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61,分118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国常
国泰
伯国
移国
重国
岛国
国丧
杖国
国兵
国玺
诗国
国忌
国正
国故
反国
《漢語大詞典》:国常(國常)
国家的典章、法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 叔孙侨如 ,欲废国常,荡覆公室。”国语·越语下:“肆与大夫觴饮,无忘国常。” 韦昭 注:“常,旧法。”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惟察九风,以定国常。”
《分类字锦》:国泰(国泰)
江淹为萧太传让扬州牧表:皇极不爽,国步斯泰。
分类:卦名
《漢語大詞典》:伯国(伯國)
霸国。伯,通“ 霸 ”。指 春秋 时取得霸主地位的诸侯国。 宋 陈亮 《〈谋臣传〉序》:“昔 尧 舜 之际,专尚德化,三代之王以仁政,伯国以谋, 战国 以力。”
《國語辭典》:移国(移國)  拼音:yí guó
篡国、窃取政权。《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赞曰》:「炎正中微,大盗移国。」
《漢語大詞典》:重国(重國)
(1).古代多指重要的或强大的侯国。管子·霸言:“大国小之,曲国正之,彊国弱之,重国轻之,乱国并之。”史记·周本纪:“是 周 常不失重国之交也。” 张守节 正义:“ 周 常不失大国之交也。”
(2).谓使国家强盛。《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歷,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國語辭典》:岛国(島國)  拼音:dǎo guó
全国领土是由岛屿所构成的国家,别于大陆国而言。如英国、日本、印尼、纽西兰等。
《國語辭典》:国丧(國喪)  拼音:guó sāng
旧日称帝后之丧,现多指国家元首或副元首之丧。《书经。康王之诰》汉。孔安国。传:「臣卫来朝而遇国丧,遂因见新王。」
《漢語大詞典》:杖国(杖國)
《礼记·王制》:“七十杖於国。”谓七十岁可拄杖行于都邑、国都。后作七十岁的代称。 唐 上官仪 《代刘幽州请致仕表》:“钟漏已殫,齿歷云暮,杖国之年斯及,夜行之惧载深。”参见“ 杖家 ”。
《漢語大詞典》:杖家
谓拄杖行于家。与杖乡、杖国、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礼记·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后因以为五十岁的代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刘钟宛 ﹞国初以秘书院学士抚 山东 ,旋晋秩工部侍郎,告归八年,方值杖家之岁。”
《漢語大詞典》:国兵(國兵)
国家的军队。史记·项羽本纪:“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汉书·萧望之传:“国兵在外,军以夏发。”魏书·崔浩传:“夫以南人追之,则患其轻疾,於国兵则不然。”
分類:国家军队
《國語辭典》:国玺(國璽)  拼音:guó xǐ
一国元首所用,代表国家最高权力的印信。《后汉书。卷四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徐璆》:「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四。辨误二。国玺》:「盖秦玺自汉以来,世世传受,号称国玺。」
《漢語大詞典》:诗国(詩國)
诗的国家;诗的境域。 唐 白居易 《见殷尧藩侍御〈忆江南〉诗三十首诗中多叙苏杭胜事余尝典二郡因继和之》:“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 清 俞樾 《红叶读书楼雅集图序》:“一时鏖战酒兵,寻盟诗国者,或 温八叉 之诗格,或 柳三变 之词华。”《诗刊》1976年第一期:“我们伟大的国家被称为‘诗国’,历史上产生了无数优秀的诗篇。”
《國語辭典》:国忌(國忌)  拼音:guó jì
古时称帝王和皇后逝世的日子为「国忌」。唐。元稹辛夷花〉诗:「明日不推缘国忌,依前不得花前醉。」
分類:忌日
《漢語大詞典》:国正(國正)
国税。周礼·夏官·司勋:“惟加田无国正。”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正,谓税也”。
《國語辭典》:国故(國故)  拼音:guó gù
1.国家所遭受的变故。《礼记。文王世子》:「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
2.本国固有的文化与学术。如:「整理国故」、「他一心想保存国故,振兴文化。」
《漢語大詞典》:反国(反國)
(1).归国。史记·晋世家:“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史记·晋世家:“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
(2).反叛之国。汉书·魏豹传:“反国之王,难与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