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国民住宅(国民住宅)  拼音:guó mín zhù zhái
由政府策划兴建或由私人团体依照政府计划及设定条件投资兴建的住宅,用以改善中低收入国民的居住状况。也称为「国宅」。
《国语辞典》:国民小学(国民小学)  拼音:guó mín xiǎo xué
我国实施前六年国民义务教育的学校。招收年满六岁之儿童,修业六年,以培养其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国民道德、健全体格及基本生活知能。简称为「国小」。
《国语辞典》:伪国民政府(伪国民政府)  拼音:wèi guó mín zhèng fǔ
民国二十九年日本在南京卵翼汪兆铭所成立的国民政府,汪为主席,汪死由陈公博代理,至民国三十四年日本投降止。
《国语辞典》:国民裁判制(国民裁判制)  拼音:guó mín cái pàn zhì
欧美司法制度,即一种由公民直接参与法院审判的司法制度。参见「陪审制」条。
《国语辞典》: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  拼音:guó mín gé mìng jūn
民国十三年,中国国民党主政的广州国民政府将辖下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建军之初以黄埔军校为培育军官人才的基地。国民革命军为国民政府挥军北伐的主要军事力量,又称国民政府军,简称为「国府军」、「国军」,十七年完成北伐,统一中国。二十六年,第二次对日战争爆发,国民革命军大幅扩编,抗战八年,中国虽成为战胜国,然军士官兵伤亡亦极为惨重。三十六年,国民革命军移交由行宪后的中华民国政府管辖,更名为中华民国国军,简称为「国军」。
《国语辞典》:国民身分證(国民身分證)  拼音:guó mín shēn fèn zhèng
證明国民身分的文件。格式由内政部统一规定,效用及于全国。
《国语辞典》:国民就业辅导中心(国民就业辅导中心)  拼音:guó mín jiù yè fǔ dǎo zhōng xīn
为保障国民就业安全权利,所成立的政府单位。掌管事务包括职业训练、就业辅导、失业保险等主要工作,其主管机关为地方县市政府。
《国语辞典》:平均国民生产毛额(平均国民生产毛额)  拼音:píng jūn guó mín shēng chǎn máo é
一个国家将某一个年度的国民生产毛额,除以该年度的年中人口数,所得的平均值即为「平均国民生产毛额」。
《国语辞典》:国民常用字标准字体表(国民常用字标准字体表)  拼音:guó mín cháng yòng zì biāo zhǔn zì tǐ biǎo
教育部委托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研订之标准字体表。于民国六十八年八月一日至七十一年七月公告试用,并于七十一年九月一日正式公告启用。一共收常用国字四八○八字。
《国语辞典》:甲种国民兵役(甲种国民兵役)  拼音:jiǎ zhǒng guó mín bīng yì
以初期国民兵役期满,适合于常备兵与补充兵现役所需的超额者服之,由县政府施以一至三个月的军事训练。
《国语辞典》:平均国民所得(平均国民所得)  拼音:píng jūn guó mín suǒ dé
以一个国家一个年度的国民所得,除以同年度年中人口数,所得的平均值即为该国的平均国民所得。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一项标准。
《国语辞典》:国民储蓄奖券(国民储蓄奖券)  拼音:guó mín chú xù jiǎng quàn
政府为鼓励储蓄、投资,而对外发行的一种可对奖又可保值还本的奖券。每张有固定的期限,期限内可多次对奖,期限一到即可换回本金。
《国语辞典》:国民乐派音乐(国民乐派音乐)  拼音:guó mín yuè pài yīn yuè
浪漫派音乐的一部分,流行于十九世纪的欧洲。此派音乐家重视民族传统,以民歌、民间舞曲、民间故事为题材,创作新颖的曲调、和声及特殊节奏。
《国语辞典》:国民礼仪范例(国民礼仪范例)  拼音:guó mín lǐ yí fàn lì
西元1970年,内政部依传统礼俗和现代生活状况而制定的礼仪范例。《国民礼仪范例》与《国民生活须知》(西元1968年颁行)均为1960年代后期至1970年代中期,中华民国政府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产物,系属国家对于人民的食、衣、住、行、育、乐等日常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规范化作为。参见「国民生活须知」、「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条。
《国语辞典》:国民生产净额(国民生产净额)  拼音:guó mín shēng chǎn jìng é
为一国在一会计年度中所生产的真正价值,即等于国民生产毛额减去资本设备的损耗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