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国家元首豁免权(国家元首豁免权)  拼音:guó jiā yuán shǒu huò miǎn quán
属于国际法中的领域管辖豁免。指一国对于外国政府及其元首,除非有特别约定或主动接受管辖,否则享有绝对管辖豁免权利。可分为审判管辖豁免和判决执行豁免两种。
《国语辞典》:误国害民(误国害民)  拼音:wù guó hài mín
败坏国政,使人民受害。《精忠岳传》第七四回:「张俊身为大将,不思报效,专权乱政,误国害民。」也作「误国殄民」、「误国殃民」。
《国语辞典》:外交邮袋(外交邮袋)  拼音:wài jiāo yóu dài
本国政府和驻外使馆间传递文件的密封袋。以火漆或铅印封口,邮检人员不得拆封、毁损,以免侵犯使馆自由秘密通讯权,否则有关国家可以抗议,并采取适当的报复措施。其所受保护和外交特权的性质相同,都是基于邦交国家间的互惠原则。
《国语辞典》:种族迫害(种族迫害)  拼音:zhǒng zú pò hài
一国政府对其境内的少数民族施以高压、迫害或差别待遇等行为,称为「种族迫害」。
《国语辞典》:专国弄权(专国弄权)  拼音:zhuān guó nòng quán
把持国政,滥用权力。《三国演义》第二○回:「后得曹操,以为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擅作威福。」
《国语辞典》:俾斯麦(俾斯麦)  拼音:bì sī mài
Karl Otto E. L. Von Bismarck
人名。(西元1815~1898)德国政治家,西元一八七一年任首相,后召集柏林会议,自任议长。曾破法帝拿破崙第三之军,统一日耳曼诸邦,建德意志帝国。厉行军国主义,手腕强硬,有铁血宰相之称。
《国语辞典》:标准制(标准制)  拼音:biāo zhǔn zhì
指我国度量衡采用的万国权度通制。自我国政府颁布以公尺作长度单位、公斤作重量单位、公升作容量单位后,改称为「标准制」。
《国语辞典》:韩德生(韩德生)  拼音:hán dé shēng
Henderson,Arthur
人名。(西元1863~1935)英国政治家。曾任下院议员、内政部长及外交部长等职。因致力于国际联盟,全力投入裁减军备工作,而于一九三四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国语辞典》:柏克  拼音:bó kè
Edmund Burke
人名。(西元1729~1797)英国政论家。他擅长文学,主张秩序重于自由,极端重视传统,反对自然权力。进入国会后,为了美国与印度问题,常与政府争辩。主要著作有对法国革命的感想、壮美与优美之研究等。
《國語辭典》:总领事(總領事)  拼音:zǒng lǐng shì
政府派驻外国保护侨民的官员。较普通领事管辖区域为广,并有节制副领事之权。
《国语辞典》:绿卡(绿卡)  拼音:lǜ kǎ
美国政府发给外国侨民的永久居留證。
《国语辞典》:政治史  拼音:zhèng zhì shǐ
记载一国政治变迁的历史。
《国语辞典》:中情局  拼音:zhōng qíng jú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缩称。美国政府的主要间谍和反间谍机构。西元一九四七年成立,前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略服务局。主要任务为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有关国家安全的情报意见,协调政府各机构的情报活动的建议,核实和估价各类情报,并负责在政府内部传递及执行其他有关国家安全的情报职能。
《国语辞典》:穿鼻草约(穿鼻草约)  拼音:chuān bí cǎo yuē
清朝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英国政府派兵攻占定海。琦善受命前往天津虎门口外的穿鼻,与英军统帅谈判,议定草约,称为「穿鼻草约」。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圆,英国归还定海,两国国交平行等。
《国语辞典》:居留證  拼音:jū liú zhèng
由本国政府发给外籍人士,准其在本国居留的證明文件。可分为临时居留證、长期居留證、永久居留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