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3,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烟煤
衣物
真材
家生
铭鼎
吉金
铭章
材器
堆红
雷斧
铁花
明器
铜器
玉柄
刻文
《國語辭典》:烟煤(煙煤)  拼音:yān méi
一种含碳量较低的煤炭。暗黑色,有光泽,燃烧时挥发性成分多,会产生浓烟,故称为「烟煤」。也称为「沥青煤」、「沥青碳」。
《國語辭典》:衣物  拼音:yī wù
衣服和日用品。《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北史。卷四七。贾思伯传》:「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业竟,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
《漢語大詞典》:真材
(1).制造器物当用的原材料。 宋 李之彦 砚谱·真材本性:“砚当用石,镜当用铜,此真材本性也。以瓦为砚,如以铁为镜耳。”
(2).见“ 真才 ”。
《漢語大詞典》:真才
亦作“ 真材 ”。 真实的才学。亦指有真才实学的人。 宋 秦观 《王朴论》:“适用而不穷者,天下之真材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那年进场做房考,又暗通关节,卖了举人,屈了真才。”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二》:“奇士固断断乎出贿赂之外,真才亦未必不在人情之中。”
《國語辭典》:家生  拼音:jiā shēng
1.家计。《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左右不脩家生,出行游国中。」
2.家中器物的总称。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诸色杂货》:「家生动事,如桌、凳、凉床、交椅、兀子。」也作「傢生」。
3.奴仆在主人家所生的子女。《水浒传》第六一回:「这个道童,又聋又哑,只有一分蛮气力。却是家生的孩儿,没奈何带他出来。」
4.武器。《水浒传》第二回:「史进又不肯务农,只要寻人使家生,较量鎗棒。」
《漢語大詞典》:铭鼎(銘鼎)
在钟鼎等器物上刻铸文辞。引申为建功立业,以传后世。 唐 羊士谔 《西川独孤侍御见寄七言四韵一首》诗:“文章立事须铭鼎,谈笑论功耻据鞍。”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奉征高丽》:“长风万里好横行,指日勒山铭鼎。”
《國語辭典》:吉金  拼音:jí jīn
古以祭祀为吉礼,故称祭祀时所用的鼎彝等古器物为「吉金」。
《漢語大詞典》:铭章(銘章)
(1).刻写在器物上的文辞。多指墓志铭。 宋 欧阳修 《〈江邻几文集〉序》:“余窃不自揆,少习为铭章,因得论次当世贤士大夫功行。”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志铭》:“较於铭章,君有则多,以遗其孥,非厚如何。”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若果为铭章,必不足称盛意。”
(2).印记,标识。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我看见他的盾牌的背面有‘明二’两个字的铭章,头盔和铠甲上也有‘明二’两个字的铭章。”
《國語辭典》:材器  拼音:cái qì
1.可供建筑制造的材木。《周礼。夏官。掌固》:「分其财用,均其稍食,任其万民,用其材器。」
2.才能器度。《汉书。卷七二。王吉传》:「自吉至崇,世名清廉,然材器名称稍不能及父,而禄位弥隆。」
《國語辭典》:堆红(堆紅)  拼音:duī hóng
漆器上所堆成的朱色花纹。
《漢語大詞典》:雷斧
(1).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斧,故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雷州 人﹞有收得雷斧、雷墨者,以为禁药。”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雷斧研铭:“余经 霅川 ,偶得数雷斧於耕夫。” 宋 苏轼 《次韵滕大夫·雪浪石》:“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王十朋 集注:“ 陈藏器 《本草》云:‘霹靂鉞,伺候震处,掘地三尺得之,其形非一,亦有似斧刃者。’”
(2).形容器物制作精巧,非人工所能为。 明 宋濂 《滩哥石砚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3).谓雷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时 八里庄 三官庙 ,有雷击蝎虎一事, 安 问以物久通灵,多婴雷斧,岂长生亦造物所忌乎。”
《國語辭典》:铁花(鐵花)  拼音:tiě huā
1.铁的粉末,以轻者为佳,可以入药。有定惊、消肿的功效。也称为「铁精」。
2.用铁片打制成的工艺品。参见「铁画」条。
《國語辭典》:铁画(鐵畫)  拼音:tiě huà
用铁片制作的工艺品。锻打铁片成线条,钩成图案,再涂上黑色或棕红色,制成挂屏,用于壁饰。相传为安徽芜湖铁匠汤鹏所创。也称为「铁花」。
《國語辭典》:明器  拼音:míng qì
1.古代陪葬的物品。古代有陪葬的习惯,每以器皿用具葬于墓室,以为死者来生之用。《仪礼。既夕礼》:「陈明器于乘车之西。」汉。郑玄。注:「明器,藏器也。」《列子。杨朱》:「相捐之道,非唯不相哀也,不含珠玉,不服文锦,不陈牺牲,不设明器也。」
2.明德之器、神明之器。《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
《國語辭典》:铜器(銅器)  拼音:tóng qì
由铜与锡合金的青铜所铸制的器具。质地细致,色泽优美而有光泽。发达于商、周时期,铁器出现后,则逐渐衰微。
《漢語大詞典》:玉柄
(1).器物玉质的把柄。晋书·王衍传:“﹝ 衍 ﹞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南史·张讥传:“ 后主 在东宫,集官僚置宴,时造玉柄麈尾新成。 后主 亲执之曰:‘当今虽復多士如林,至於堪捉此者,独 张讥 耳。’即手授 讥 。”
(2).泛指器物精美的把柄。 唐 司空曙 《早夏寄元校书》诗:“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此指扇柄。
(3).指麈尾。 唐 李白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诗之二:“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王琦 注:“玉柄谓麈尾。” 唐 李山甫 《山中答刘书记寓怀》诗:“笔头指金波,座上横玉柄。”
(4).指手臂。 唐 皮日休 《卧疾感春寄鲁望》诗:“乌皮几上困腾腾,玉柄清羸媿不能。”
(5).古代文士谈论时,常执拂尘,因以指文士。 唐 温庭筠 《谢公墅歌》:“四座无喧梧竹静,金蝉玉柄俱支颐。”
《漢語大詞典》:刻文
(1).刻印文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会试刻文:“会试録刻文,先朝多不拘式,如 成化 二年丙戌,五经各刻文三篇,二场乃刻詔。”
(2).刻于碑碣、石壁或器物上的文字。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今传 秦 代度量衡上和若干兵器上的刻文,和《泰山刻石》等比较起来是草率急就的,无疑是草篆,大约也就是 秦 代的隶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