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烟生喉舌(烟生喉舌)  拼音:yān shēng hóu shé
比喻生气、发火。如:「一讲到被冤枉这件事上,他不免烟生喉舌,全身颤抖。」
分类:生气发火
《国语辞典》:为民喉舌(为民喉舌)  拼音:wéi mín hóu shé
充当人民的喉咙、舌头。比喻代替人民说话,表达意见。多用于致赠民意代表的题辞。如:「陈议员为民喉舌不遗馀力,替民众争取了不少权益。」
《国语辞典》:喉塞音  拼音:hóu sè yīn
语言学上指声门紧闭、塞住气流后,突然打开时所产生的辅音。如云南玉溪方言中,由中古音见母演变的(ㄕ)声母。
《国语辞典》:大喉咙(大喉咙)  拼音:dà hóu lóng
比喻嗓门很大的人。如:「他天生是个大喉咙,大老远就可以听到他讲话的声音。」
分类:
《国语辞典》:调喉嗓(调喉嗓)  拼音:diào hóu sǎng
虚情假意、装模做样。《二刻拍案惊奇》卷六:「我与你决绝过了,便同路人。要你管我怎的!来调什么喉嗓。」
《漢語大詞典》:嘴大喉咙小
嘴大喉咙小,吃得进吞不下,比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是个嘴大喉咙小的人,把许多工作都揽在身上,实际上又干不了
《国语辞典》:吊喉(吊喉)  拼音:diào hóu
存心捣鬼、不听使唤。《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六九回:「你那里真是个大仙?所行之事,都是些妖邪术法,敢到我老娘的跟前吊什么喉!」
《国语辞典》:喉片  拼音:hóu piàn
将药融入砂糖中,凝固而成的药片。主要治疗喉咙肿痛及喉咙发炎。
《国语辞典》:喉癌  拼音:hóu yán
病名。发生于喉头部位的癌症。可分为三种:声门癌、声门上癌及声门下癌。早期症状有持续性声音沙哑、喉头鲠塞、吞咽疼痛及呼吸困难等。可以放射线或手术治疗。
《国语辞典》:喉风(喉风)  拼音:hóu fēng
中医上指咽喉发炎、肿痛等病症。
《国语辞典》:白喉疫苗  拼音:bái hóu yì miáo
预防白喉杆菌感染所使用的疫苗。
《国语辞典》:耳鼻喉科  拼音:ěr bí hóu kē
处理治疗耳、鼻、咽头、喉头、口腔、气管、食道等疾患的医学科别。
《国语辞典》:摩喉罗(摩喉罗)  拼音:mó hóu luó
1.民间习俗于七夕日用来供养乞巧的偶人。也作「魔合罗」。
2.受人喜爱的人物。也作「魔合罗」。
《國語辭典》:拊背扼喉  拼音:fǔ bèi è hóu
比喻据有要地。《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薛大鼎传》:「据天府,示豪杰,为拊背扼喉计,帝奇之。」也作「抚背扼喉」。
《漢語大詞典》:拊背扼吭
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语本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鬬,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 关 而都,案 秦 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 吭 ”。 清 王韬 《跋〈同送西吉甫文〉》:“ 俄 既东向併 亚细亚 诸国,而后拊背搤吭以薄 英 法 ,则其志可逞也。”
《國語辭典》:扼喉抚背(扼喉撫背)  拼音:è hóu fǔ bèi
比喻据守要冲,致敌死命。参见「扼肮拊背」条。隋。卢思道〈为隋檄陈文〉:「江都寿春之域,扼喉抚背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