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充耳  拼音:chōng ěr
1.塞住耳朵。《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荀子。礼论》:「充耳而设瑱。」
2.古冠冕旁的瑱玉,因其下垂及耳,故称为「充耳」。《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漢語大詞典》:塞聪(塞聰)
谓塞住耳朵,示不外听。《史记·李斯列传》:“是以明君独断,故权不在臣也。然后能灭仁义之涂,掩驰説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聪揜明,内独视听,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諫説忿争之辩。”汉书·东方朔传:“黈纊充耳,所以塞聪。” 颜师古 注:“黈,黄色也;纊;绵也。以黄绵为丸,用组悬之於冕,垂两耳旁,示不外听。” 宋 曾巩 《洪范传》:“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天子端拱无为,塞聪而治。”
《國語辭典》:塞子  拼音:sāi zi
用以塞住物体的孔洞,使内外隔绝的东西。如:「一打开葡萄酒的塞子,香气就扑鼻而来。」「可以在手机的耳机孔插上防尘塞子。」
《国语辞典》:两豆塞耳(两豆塞耳)  拼音:liǎng dòu sè ěr
耳朵被塞住而听不到声音。比喻受到蒙蔽而看不见真相。《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国语辞典》:临噎掘井(临噎掘井)  拼音:lín yē jué jǐng
食物塞住喉咙时才要挖井取水来喝。语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溺者不问队,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比喻事到临头才要应对,缓不济急。如:「凡事必豫为之谋,临噎掘井,终难成事。」
《国语辞典》:喉塞音  拼音:hóu sè yīn
语言学上指声门紧闭、塞住气流后,突然打开时所产生的辅音。如云南玉溪方言中,由中古音见母演变的(ㄕ)声母。
《国语辞典》:堵门儿(堵门儿)  拼音:dǔ mén ér
1.正当门口。
2.把门塞住了。
《漢語大詞典》:杜耳恶闻(杜耳惡聞)
塞住耳朵不愿听。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謁见;便佞诡随之説,杜耳恶闻。”
《國語辭典》:充耳不闻(充耳不聞)  拼音:chōng ěr bù wén
塞住耳朵,装著没听见。形容故意不理会或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清。李渔《奈何天》第三○出:「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國語辭典》:塞耳偷铃(塞耳偷鈴)  拼音:sè ěr tōu líng
比喻自欺欺人。参见「盗钟掩耳」条。《五灯会元。卷七。雪峰存禅师法嗣》:「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