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小商品
生产分散、品种繁多、消费变化迅速、不易列入国家计划的商品。包括小百货、小五金、某些日常生活用品、部分文化用品等。《人民日报》1982.3.15:“几年来,他们……还特别抓好挖掘利用山区资源,发展小商品生产。”
《国语辞典》:商品检验(商品检验)  拼音:shāng pǐn jiǎn yàn
根据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或特定标准、契约,为确定商品品质、规格、安全卫生等方面所进行的检验。范围包括在国内生产、制造加工的农工矿产品,同时亦及于向国外输出或向国内输入者。简称为「商检」。
《国语辞典》:商品情报(商品情报)  拼音:shāng pǐn qíng bào
提供各种商品的制造成分、售价、卖点等,供消费者参考的资讯。
《国语辞典》:商品条码(商品条码)  拼音:shāng pǐn tiáo mǎ
印贴于商品上,用来表达单一商品的品名、型号、价钱等各项资讯的黑白条状或记号。可利用条码阅读机来识辨,藉以达到商品管理的效果。
《国语辞典》:金融商品  拼音:jīn róng shāng pǐn
金融市场的投资管道,一般分为外汇、股票、债券、期货和黄金。
《国语辞典》:中心商品  拼音:zhōng xīn shāng pǐn
当一个地点成为其四周居民所需商品(含服务)的供应地时,此地点即称为「中地」。而由中地提供的商品,即称为「中心商品」。
《國語辭典》:商品  拼音:shāng pǐn
为买卖而制造的物品。可分为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漢語大詞典》:商品经济(商品經濟)
以生产商品为特征的经济关系。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 中国 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分類:商品经济
《漢語大詞典》:商品粮(商品糧)
作为商品出售的粮食。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去年生产了三千六百多亿斤粮食,商品粮包括公粮在内,大约是八百多亿斤,不到四分之一,四分之三以上归农民。”
《漢語大詞典》:商品流通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漢語大詞典》:商品生产(商品生産)
不是为生产者自己消费而是为交换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在原始社会瓦解时期私有制出现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条件下发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历史上有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等主要形式。
《漢語大詞典》:进出口商品检验
由国家设立的检验机构或向政府注册的独立机构,对进出口货物的质量、规格、卫生、安全、数量等进行检验、鉴定,并出具证书的工作。目的是经过第三者证明,保障对外贸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国家规定,重要进出口商品,非经检验发给证件的,不准输入或输出。
《國語辭典》:大宗  拼音:dà zōng
1.大族世家。《诗经。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魏书。卷七五。尔朱彦伯传》:「仲远天性贪暴,大宗富族,诬之以反,殁其家口。」
2.周代宗法体系中,以始祖的嫡长为大宗,其他为小宗。《礼记。大传》「有百世不迁之宗」句下唐。孔颖达。正义:「有百世不迁之宗者,谓大宗也。……大宗是远祖之正体。」
3.大批。如:「大宗邮件」、「这一大宗货物,将运往美国外销。」
《國語辭典》:货殖(貨殖)  拼音:huò zhí
1.聚积财物,使生殖蕃息以图利。即经商。《论语。先进》:「赐不受命,而货殖焉。」《醒世恒言。卷六。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话说两山之人,善于货殖,八方四路,去为商为贾。」
2.财货、商品。汉。班固 西都赋:「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盖以强干弱枝。」
《國語辭典》:行货(行貨)  拼音:háng huò
1.泛指货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个人走将进来,将肩上叉口也似一件东西,往庭中一捽,叫道:『老嬷,快拿火来,收拾行货。』」
2.暗指男人的生殖器。《水浒传》第二四回:「第一件,潘安的貌;第二件,驴的大行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