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何堪  拼音:hé kān
怎么承受得了。反问语气,表示不堪、不能承受。如:「死者何辜,生者何堪?」《资治通鉴。卷一○○。晋纪二二。穆帝升平二年》:「人生会当一死,何堪楚毒如此!不若引服。」
《國語辭典》:何止  拼音:hé zhǐ
哪里只有。反问语气,表示不仅是。如:「如果此地能顺利开发,受益的何止当地居民?」《红楼梦》第六四回:「是日,丧仪炫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夹路看的何止数万人。」
《漢語大詞典》:谁肯(誰肯)
哪里会。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丑白]不游赏,只怕消瘦了你。[贴唱]把花貌,谁肯因春消瘦?” 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只道 刘三 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 汉高祖 。”
分類:哪里
《漢語大詞典》:何暇
(1).哪里有闲暇。 三国 魏 韦曜 《博弈论》:“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致养;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躭?”
(2).引申为哪里谈得上。庄子·人间世:“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譬之种树,久则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叶,若造次徙於山林之中,植於宫闕之下,虽壅之以黑坟,暖之於春日,犹不救於枯槁,何暇繁育哉?” 晋 卢谌 《赠崔温》诗:“苟云免罪戾,何暇收民誉?”
(3).犹岂但。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十八:“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慧!茀又将见矣。” 吴则虞 集释引 于鬯 云:“何暇,语助,若言‘岂但’。” 汉 刘向 新序·杂事:“ 孟尝君 曰:‘先生老矣……’ 楚丘先生 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乎?投石而超距乎!逐麋鹿而搏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
《漢語大詞典》:无往(無往)
犹言无论到哪里。常与“不”“非”连用,表示肯定。 晋 孙绰 《喻道论》:“意之所指,无往不通。”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致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工夫。此理非惟不可离,实亦不得而离也。无往而非道,无往而非工夫。” 清 谭嗣同 《仁学》一:“电气即脑,无往非电,即无往非我。” 唐韬 《在生命的浩瀚的海洋里》:“想起他那首以生命写成的诗,这首诗无往不在。”
《國語辭典》:何若  拼音:hé ruò
1.怎么样。《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得此三人者以事大王,何若?」《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光弼谓李抱玉曰:『将军能为我守南城二日乎?』抱玉曰:『过期何若?』」
2.像什么。《汉书。卷七二。龚胜传》:「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3.为什么。《管子。问》:「问刑论有常以行不可改也。今其事之久留也,何若?」
《漢語大詞典》:何图(何圖)
哪里想到。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然 陵 不死,有所为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一》:“况当强种鳞鳞,蔓我四周……非左操刃右握算,吾不知将何以生活也,而何图风水宅相之説,犹深刻人心,力杜富源,自就阿鼻。”
分類:哪里想到
《漢語大詞典》:谁数(誰數)
哪里数得上。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 汉 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 未央宫 。天子预开 麟阁 待,祇今谁数 贰师 功。”
分類:哪里
《漢語大詞典》:那答
亦作“ 那搭 ”。 指代处所。那边;那里。 元 卢挚 《沉醉东风·闲居》曲:“恰离了緑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那搭儿别是一重天,尽都是翠柏林峦。”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兀的看山那搭,红日直下,有个桃源洞人家。”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明 冯惟敏 《新水令·忆弟时在秦州》曲:“那搭儿鹤长鳧短,且埋头山水间。”
《漢語大詞典》:那些个(那些個,那些箇)
亦作“ 那些箇 ”。哪里是;说不上。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那些个 齐 管仲 、 郑子产 ,敢待做假忠孝 龙逢 、 比干 ?”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那些箇慈悲为本?多则是板障为门。”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须知,此行是亲志休固拒。秀才,你那些个养亲之志?”
亦作“ 那些箇 ”。那些;那许多。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不日到了 淮安 ,正遇河臺寿期将近,预先摆酒唱戏,公请那些个河员。” 张天翼 《奇遇》:“‘来,斗个胡子。’爸爸嘴上的那些个刺呀,嗯!”
《漢語大詞典》:指冬瓜骂葫芦
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近似“指桑骂槐”
你说话说清楚,不要指冬瓜骂葫芦,你看见我的猪吃了哪里的庄稼?
《國語辭典》:早难道(早難道)  拼音:zǎo nán dào
1.岂不闻、怎不知。常放在所引成语、俗谚前,表示肯定。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你道我因歌舞坏江山,你常好是占奸。早难道羽扇纶巾笑谈间,破强虏三十万。」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二折:「一个扯著衣服,一个更醉模糊,早难道满身花影倩人扶。」
2.说什么、哪里是。常放在所引成语、俗谚前,表示否定或反诘。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一折:「指望他玉堂金马做朝臣,原来这秀才每当正军。我想著儒人颠倒不如人,早难道文章好立身。」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早难道侯门深似海,两步那为一蓦。」
《漢語大詞典》:无往不克(無往不克)
无论到哪里,没有不胜利的。通典·食货二:“以此乘 吴 ,无往而不克矣。”亦作“ 无往不胜 ”。京剧《红色娘子军》第二场:“连长,我们军民一心,就无往不胜!”
《国语辞典》:何功之有  拼音:hé gōng zhī yǒu
哪里有什么功劳、效用呢。反问语气,表示没有什么功劳。《文选。东方朔。答客难》:「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
《國語辭典》:何足挂齿(何足掛齒)  拼音:hé zú guà chǐ
不值得说、不值得一提。含有轻视的意思。《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亦用作谦虚之词。《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区区微劳,何足挂齿?」《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这是一时应酬之作,何足挂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