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13,分20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清和
元和
羲和
风和
相和
和尚
至和
天和
和议
气和
和籴
和鸣
和烟
不和
唱和
《國語辭典》:清和  拼音:qīng hé
1.形容天气晴朗和暖。唐。韦庄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诗:「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剑门西。」
2.升平的景象。《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海内之气清和咸理。」《梁书。卷五十二。止足传。陶季直传》:「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
《國語辭典》:元和  拼音:yuán hé
1.太和。《旧唐书。卷一二○。郭子仪传》:「体元和之气,根贞一之德。」
2.汉章帝的年号(西元84~86)。
3.唐宪宗的年号(西元806~820)。
分類:元和年号
《國語辭典》:羲和  拼音:xī hé
1.称唐虞时掌历法之官羲氏及和氏。
2.神话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人。《广雅。释天》:「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
《骈字类编》:风和(风和)
唐 皮日休 公斋四咏 小桂 影澹雪霁后,香汎风和时。
分类:风和
《國語辭典》:相和  拼音:xiāng hè
互相应和、呼应。《文选。左思。蜀都赋》:「百室离房,机杼相和。」
《國語辭典》:和尚  拼音:hé shàng
弟子对师父的尊称。为胡语的音译,意译亲教师、依学、近诵等。在中国寺院,一般只用来称呼寺院的住持比丘、或年高德劭的比丘。但民间也以和尚泛称男性的出家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敢烦和尚相引,瞻仰一遭,幸甚。」
《國語辭典》:至和  拼音:zhì hé
极为调和。《文选。成公绥。啸赋》:「总八音之至和,固极乐而无荒。」
《國語辭典》:天和  拼音:tiān hé
1.天地祥和之气。《淮南子。天文》:「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汉书。卷二二。礼乐志》:「皇皇鸿明,荡侯休德。嘉承天和,伊乐厥福。」
2.人的元气。《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國語辭典》:和议(和議)  拼音:hé yì
与对方达成协议,停止争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和议既成,直到绍兴十二年自虏中回銮。」
《漢語大詞典》:气和(氣和)
(1).气候调和。管子·幼官:“会请命於天地,知气和则生物从。”
(2).态度和蔼。《三国志平话》卷上:“ 关公 见 张飞 非草次之人,説话言谈便气和。”
《漢語大詞典》:和籴(和糴)
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始于 北魏 。魏书·食货志:“又收内郡兵资与民和糴,积为边备。”新唐书·宦者传上·高力士:“和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中州集卷七引 金 李节 诗:“棓头打出和糴米,丁口签来自愿军。”
《國語辭典》:和鸣(和鳴)  拼音:hé míng
鸟的鸣声相应和。比喻音乐或歌唱声调相谐。《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文选。嵇康。琴赋》:「远而听之,若鸾凤和鸣戏云中。」
《骈字类编》:和烟(和烟)
唐 杨巨源 山中主人 若为说得溪中事,锦石和烟四面花。
唐 郑谷 小桃 和烟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连灞桥。
分类:和烟
《國語辭典》:不和  拼音:bù hé
1.不符。《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仲翔高亮,性不和物。」
2.不和睦、不融洽。《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魏帅与许帅刘昌裔不和,要隐娘去取他首级。」《红楼梦》第六一回:「谁知和他母女不和的那些人,巴不得一时撵出他们去。」
《國語辭典》:唱和  拼音:chàng hè
1.唱歌时,互相应和。《荀子。乐论》:「唱和有应,善恶相象。」《资治通鉴。卷二七二。后唐纪一。庄宗同光元年》:「陪侍游宴,与宫女杂坐,或为艳歌相唱和,或谈嘲谑浪。」
2.以诗词互相酬答。唐。张籍 哭元九少府诗:「閒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今遇知音,不敢爱丑,当与郎君赏鉴文墨,唱和词章。」
3.互相呼应、配合。《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纪》:「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刺禁省,更为唱和,皆大不道。」《新唐书。卷一七四。列传。李宗闵》:「而宗闵中助多,先得进,即引僧孺同秉政,相唱和,去异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