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9,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吾子
吾子
吾侪
吾徒
吾党
吾曹
吾辈
金吾
吾与
吾宗
吾人
故吾
吾兄
吾土
真吾
《國語辭典》:吾子  拼音:wú zǐ
1.子,为男子的美称。故称人吾子,有相亲或敬爱之意。《左传。隐公三年》:「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仪礼。士冠礼》:「某有子某,将加布于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
2.称自己的儿子。《国语。鲁语下》:「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漢語大詞典》:吾子
小孩。管子·海王:“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此其大历也。” 尹知章 注:“吾子,谓小男小女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太尉 李德裕 ,幼神俊…… 武相 元衡 召之,谓曰:‘吾子在家,所嗜何书?’意欲探其志也。”按,今 湖南 长沙 一带尚称小儿为伢子。
《國語辭典》:吾侪(吾儕)  拼音:wú chái
我辈、我们。《左传。宣公十一年》:「吾侪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也。」唐。杜甫 宴胡侍御书堂诗:「今夜文星动,吾侪醉不归。」也作「吾辈」。
分類:我辈
《國語辭典》:吾徒  拼音:wú tú
1.自称其门人。《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我辈。《文选。班固。答宾戏》:「孔终篇于西狩,声盈塞于天渊,真吾徒之师表也。」《晋书。卷一一八。姚兴载记下》:「天时如此,正是霸王龙飞之秋,吾徒杖策之日。」
分類:我辈门徒
《漢語大詞典》:吾党(吾黨)
(1).我的同乡。论语·子路:“ 叶公 语 孔子 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邢昺 疏:“言吾乡党中有直身而行者。”
(2).犹吾辈,吾俦。 唐 贾岛 《石门陂留辞从叔謩》诗:“何时临涧柳,吾党共来攀?” 严复 《论世变之亟》:“究吾党之所为,盖不至於灭四千年之文物。”
(3).我们的政党。 孙中山 《在梧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吾党之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种。”
《漢語大詞典》:吾曹
犹我辈;我们。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曹何爱不为公。”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斯大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已。” 宋 杨万里 《次主簿叔乞米韵》:“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从古不应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吾曹市语,举大数以为言,五金盖五十金云。” 郭沫若 《在欢送志愿军大会上》诗:“海洋深情逾骨肉,永恒胜利属吾曹。”
分類:我辈我们
《國語辭典》:吾辈(吾輩)  拼音:wú bèi
我们。《资治通鉴。卷二五一。唐纪六十七。懿宗咸通九年》:「况城中将士皆吾辈父兄子弟,吾辈一唱于外,彼必响应于内矣。」《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吾辈今日雅集,不可无诗。」也作「吾侪」。
分類:我辈
《國語辭典》:金吾  拼音:jīn wú
1.手执的铜制仪仗棒。晋。崔豹《古今注。卷上。舆服》:「汉朝执金吾,亦棒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为金吾。」
2.职官名。掌管京城的治安警卫。参见「执金吾」条。
《高级汉语词典》:吾与
我的同伴、同伙
《漢語大詞典》:吾宗
我们的宗族。左传·僖公五年:“ 晋 ,吾宗也,岂害我哉?”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羣 为儿时, 寔 常奇异之,谓宗人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 唐 杜甫 《吾宗》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分類:我们宗族
《國語辭典》:吾人  拼音:wú rén
1.此人。《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外平不道,以吾人之存焉道之也。」
2.我。《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崔琦传》:「天下云云,岂独吾人之尤,君何激刺之过乎?」唐。杜甫 入宅诗三首之三:「吾人淹老病,旅食岂才名。」
3.我辈。《史记。卷二九。河渠书》:「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國語辭典》:故吾  拼音:gù wú
旧日的我。《庄子。田子方》:「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也作「故我」。
分類:过去
《國語辭典》:吾兄  拼音:wú xiōng
1.称自己的兄辈。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唐。李白 别中都明府兄诗:「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2.对同辈朋友的尊称。唐。韩愈〈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诗:「云夫吾兄有狂气,嗜好与俗殊酸咸。」《儒林外史》第三○回:「人情无过男女,方才吾兄说非是所好。」
《漢語大詞典》:吾土
我的乡土。 汉 王粲 《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唐 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 建德 非吾土, 维扬 忆旧游。” 唐 杜甫 《长沙送李十一》诗:“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分類:乡土
《漢語大詞典》:真吾
真实的我。谓脱去外相的本质的我。 宋 苏轼 《六观堂老人草书》诗:“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宋 翁森 《四时读书乐》诗:“木落水尽千崖枯,炯然吾亦见真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