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0,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垂裕
立名
休声
通显
名义
诗声
望实
留名
取名
名宦
直声
棋声
英名
修名
文名
《漢語大詞典》:垂裕
谓为后人留下业绩或名声。《书·仲虺之诰》:“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 孔 传:“垂优足之道示后世。” 唐 白居易 《中和节颂》:“德洽道丰,万邦来同。微臣作颂,垂裕无穷。”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詒谋垂裕,圣模宏远。”
《國語辭典》:立名  拼音:lì míng
树立名誉。晋。陆机〈五等诸侯论〉:「如使仁而无报,奚为修善立名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漢語大詞典》:休声(休聲)
(1).赞美声。《北史·高允传》:“如此,则休声日至,谤议可除。” 宋 范仲淹 《贺胡侍郎致政状》:“国家兴廉让之节,疏涣汗之仁,宠数优贤,休声载路,耀锦南国。”
(2).美好的名声。 唐 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迈兹令德,蔼然休声。”旧唐书·韩瑗传:“冀欲闻逆耳之言,甘苦口之议,发扬大化,裨益洪猷,垂令誉於将来,播休声於不朽者也。” 清 梅曾亮 《赠林侍郎序》:“人知公抚 吴 之勤,休声美实,洋溢羡衍,而岂知劳身焦思,独运於众人所不见者哉。”
《國語辭典》:通显(通顯)  拼音:tōng xiǎn
通达显贵。《后汉书。卷四八。应奉传》:「自是诸子宦学,并有才名,至玚七世通显。」《北史。卷四六。鹿悆传》:「虽任居通显,志在谦退,迎送亲宾,加于畴昔。」
《國語辭典》:名义(名義)  拼音:míng yì
1.名誉节义。《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
2.名分。如:「师生名义」、「父子名义」。
3.名号。《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
4.表面上、形式上。如:「名义上他对我很好,但背里却没有那么好。」
《漢語大詞典》:诗声(詩聲)
(1).指古代诗歌的词和曲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诗声俱 郑 ,自此阶矣。”
(2).作诗的名声。 宋 陆游 《遣兴》诗:“酒量愁翻减,诗声老转低。”
(3).吟诗的声音。 清 龚自珍 《辛巳除夕与彭同年蕴章同宿道观中彭出平生诗读之竟夜遂书其卷尾》诗:“雪色憺恩怨,诗声破苦空。”
《漢語大詞典》:望实(望實)
(1).名声和实际;威望和实力。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时 亮 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南朝 梁 江淹 《王仆射加兵诏》:“宜增威饰,以崇望实。” 宋 苏轼 《平王论》:“且北寇方强,一旦示弱,窜於蛮 越 ,望实皆丧矣。” 梁启超 《尧舜为中国中央君权滥觞考》:“大抵於同宗族之中,择其最贤明有望实者而立之。”
(2).指名实相副的人。 晋 裴启 语林:“ 苏峻 新平, 温 庾 诸公以朝庭初復,京兆宜得望实,唯 孔君平 可以处之。”晋书·桓彝传:“ 丹杨 尹 温嶠 上言:‘ 宜城 阻带山川,频经变乱,宜得望实居之,窃谓 桓彝 可充其选。’”
《国语辞典》:留名  拼音:liú míng
留传名声于后世。如:「留名青史」、「只要肯努力做出成果,且能被大众肯定,即可留名后世。」《新五代史。卷三二。死节传。王彦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國語辭典》:取名  拼音:qǔ míng
1.订名、命名。《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到冬底生了个儿子,因这些事都在祁太公家做的,因取名叫做感祁。」
2.求取名声。《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周敦颐传》:「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
《國語辭典》:名宦  拼音:míng huàn
1.贤良的官吏。如:「名宦列传」。
2.显达的官职。《新唐书。卷一一六。陆元方传》:「已冠,名未显,兄玄表唶曰:『尔名宦不立,奈何?』」
3.名誉和官职。《南史。卷六四。江子一等。论曰》:「江子一、胡僧祐,太清之季,名宦盖微。」
《國語辭典》:直声(直聲)  拼音:zhí shēng
1.正直无私毫无隐讳的话。《汉书。卷七六。张敞传》:「今朝廷不闻直声,而令明诏自亲其文,非策之得者也。」
2.公正不阿的声名。唐。元稹授白居易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制〉:「蔼然直声,留在人口。」《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当初他上摺子的时候,还自以为倘若拿某人扳倒,一旦直声震天下,从此被朝廷重用起来。」
《漢語大詞典》:棋声(棋聲)
(1).弈棋中落子发出的声音。 宋 方岳 《深雪偶谈》:“观中人皆闔户昼睡,独闻棋声。”
(2).棋艺卓越的名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却是棋声传播,慕他才色的咽乾了涎唾,只是不能胜他,也没人敢启齿求配。”
《國語辭典》:英名  拼音:yīng míng
美好的声名。唐。李绅〈到宣武三十韵〉:「公子播英名,泽广豚鱼洽。」《三国演义》第九一回:「今将军年纪已高,倘稍有参差,动摇一世英名,减却蜀中锐气。」
《國語辭典》:修名  拼音:xiū míng
1.美名。《隋书。卷八○。列女传。序》:「其修名彰于既往,徽音传于不朽,不亦休乎!」
2.正名位。《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
3.求名。《孔丛子。抗志》:「桥子良修实而不修名,为善不为人之知己。」
《國語辭典》:文名  拼音:wén míng
1.善于文词的声誉。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善于辞令,皆文名之标者也。」《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大先生本来极有文名,徽州人都知道。」
2.礼仪、节文的名称。《荀子。正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