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杜陵野老心同流水
 
水竞不流心
 
烟水自流心不竟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六〈江亭〉
坦腹江亭暖【坦腹江亭卧】,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漢語大詞典》:同流
(1).诸水合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水 又南, 瀵水 入焉…… 河 中渚上,又有一 瀵水 ,皆潜相通,故 吕忱 曰:尔雅:异出同流为 瀵水 。” 北周 庾信 《角调曲》:“ 涇 渭 同流,清浊异能。”
(2).引申指混杂、汇聚。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劳逸无别,善恶同流。”
(3).相类似。书·毕命:“敝化奢丽,万世同流。” 孔 传:“言敝俗相化,车服奢丽,虽相去万世,若同一流。”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鲁迅 《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虽是打着‘革命文学’旗子的小报,只要有那上面的广告大半是花柳药和饮食店,便知道作者和读者,仍然和先前的专讲妓女戏子的小报的人们同流。”
(4).犹同辈;同类。 唐 孟棨 本事诗·征咎:“ 范阳 卢献卿 , 大中 中举进士,词藻为同流所推。”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下:“僕为男子,粗察古今,偶然葬一同流,不可当兹厚惠。” 明 吴承恩 《拟宋赐辅臣同赏花钓鱼赋诗谢表》:“仰拂仁风,光生品汇;俯惊雅喝,恩洽同流。”
(5).比喻同声气。 明 何景明 《过君采次韵》之二:“自君来此地,谓我颇同流。” 龚尔位 《开岁述怀用渊明游斜川韵示钝公》:“矧予独何人,而不与同流。”
《國語辭典》:同流合污(同流合汙)  拼音:tóng liú hé wū
随世浮沉。语本《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后多指跟坏人一起做坏事。《三侠五义》第一一二回:「那一派的骄侈倨傲,同流合污,已然习惯成性。」
《漢語大詞典》:同流合污
见“ 同流合污 ”。
《國語辭典》:清浊同流(清濁同流)  拼音:qīng zhuó tóng liú
清洁的水和混浊的水汇合在一起同流。比喻好坏混杂,不辨是非。《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清浊同流,以植其私。」
分類:不辨好坏
《分类字锦》:泾渭同流(泾渭同流)
李君房清济贯浊河赋不学淄渑之难辨且殊泾渭之同流
分类:
《國語辭典》:独醒(獨醒)  拼音:dú xǐng
独自一人清醒。《楚辞。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國語辭典》:分流  拼音:fēn liú
1.支流、自本流分出之流。
2.分开而行。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汉。班固〈幽通赋〉:「道混成而自然兮,术同原而分流。」
《國語辭典》:畸人  拼音:jī rén
奇异而不合时俗的人。《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红楼梦》第六三回:「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
《國語辭典》:合流  拼音:hé liú
1.水流汇合在一起。如:「这座城市位在两条大江的合流之处,十分繁华。」《书经。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河。」汉。孔安国。传:「四水合流而入河。」《三国志。卷三八。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秦宓》:「故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
2.比喻思想、行动等方面趋于一致。如:「由于环保意识高涨,各种推动环保的行动已在世界各地合流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3.不同流派的学术、艺术等融合为一体。
《漢語大詞典》:并传(並傳)
一同流传。 汉 刘向说苑·谈丛:“ 盗跖 凶贪,名如日月,与 舜 禹 并传而不息,而君子不贵。”后汉书·翟酺传:“太尉 赵憙 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
分類:同流流传
《漢語大詞典》:奇峭
(1).谓山势奇特峻峭。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游阅古泉》:“山顶更觉奇峭,必有可喜可噩者,以足惫,不果往。”
(2).谓笔墨雄健而不同流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李洞 ﹞送人归日东云:‘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时人但誚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 吴子华 深知之。”金史·赵秉文传:“盖有司惟守格法,所取之文卑陋陈腐,苟合程度而已,稍有奇峭,即遭絀落,於是文风大衰。”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之七十:“他正因为要吃得住大题目,所以尚奇峭而不尚平钝,主宗 唐 而不言法 宋 。”
《漢語大詞典》:异流(異流)
亦作“异流”。
(1).水分开流动。比喻不相来往。《三国志·蜀志·杜微传》:“服闻德行,飢渴歷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覯。” 南朝 梁 江淹 《古意报袁功曹》诗:“ 涇 渭 各异流,恩情从此分。” 胡之骥 注:“ 涇 浊 渭 清,合流三百里不混。”
(2).分成不同流派。亦指不同流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然则鬻惟文友, 李 实 孔 师,圣贤并世,而经子异流矣。”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作者和读者互相为因果,排斥异流,抬上国粹。”
(3).异教流辈。指道人、方士等。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魏学颜 ﹞且癖好黄白之事,门多异流。虽屡为丹客哄骗,而至老不厌也。”
《漢語大詞典》:孤耸(孤聳)
(1).突出高耸。 唐 韩愈 《高君仙砚铭序》:“儒生 高常 与予下天坛中路,获砚石,似马蹄状,外稜孤耸,内发墨色,幽奇天然。” 宋 卢襄 《西征记》:“古木苍瘦,怪石孤耸,意者 雷万春 之立壁也。”
(2).形容人品孤高特出,不同流俗。 唐 苏颋 《授李怀让御史中丞制》:“ 李怀让 直方孤耸,清迥特立,祗服文儒,克脩典礼。”
《漢語大詞典》:朱蓝(朱藍)
(1).朱色和蓝色。 南朝 齐 王融 《为王俭让国子祭酒表》:“匪曰兰芷,畴变入室之情;不自朱蓝,何迁素丝之质。” 宋 梅尧臣 《题三教圆通堂诗》:“排楹厌文础,焕采涂朱蓝。”
(2).比喻不同流派。南齐书·文学传论:“ 颜 谢 并起,乃各擅奇; 休 鲍 后出,咸亦标世。朱蓝共妍,不相祖述。”
(3).犹丹青。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江僧宝》:“斟酌远 陆 ,亲渐朱蓝,用笔骨梗,甚有师法,像人之外,非其所长也。”
(4).引申谓华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季伐弥饰,绚言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