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其情可悯(其情可悯)  拼音:qí qíng kě mǐn
他人的处境值得同情、怜悯。如:「他虽然触犯重刑,但实在是情势所逼,其情可悯。」
《国语辞典》:怜贫恤苦(怜贫恤苦)  拼音:lián pín xù kǔ
同情救济贫穷孤苦的人。明。屠隆《彩毫记》第四出:「此间有一个李相公仗义,专一怜贫恤苦。」
《国语辞典》:济苦怜贫(济苦怜贫)  拼音:jì kǔ lián pín
救助同情贫苦的人。金。侯善渊〈沁园春。善惠谦柔〉词:「善惠谦柔,济苦怜贫,随方就圆。」
《国语辞典》:惜孤念寡  拼音:xí gū niàn guǎ
同情并帮助孤苦无依的人。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我可也舍的。」
《国语辞典》:绨袍垂爱(绨袍垂爱)  拼音:tí páo chuí ài
贫穷时他人馈赠之物或困难时他人所寄于的同情。参见「绨袍之赐」条。《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绨袍垂爱,须贾深怜范叔之窘。」
《国语辞典》:绨袍之赠(绨袍之赠)  拼音:tí páo zhī zèng
贫穷时他人馈赠之物或困难时他人所寄予的同情。参见「绨袍之赐」条。
《国语辞典》:便是呢  拼音:biàn shì ne
表示同意或同情有感而发的语助词。《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便是呢,我女儿若把与内侄为妻,有甚不甘心处!」
《国语辞典》:恻隐之心(恻隐之心)  拼音:cè yǐn zhī xīn
同情怜悯之心。《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俺与你萍水相逢,出身相救,实出恻隐之心,非贪美丽之貌。」也作「恻怛之心」。
分类:同情怜悯
《国语辞典》:恻怛之心(恻怛之心)  拼音:cè dá zhī xīn
同情怜悯之心。前秦。苻朗《苻子》:「观刑曰乐,何无恻怛之心焉。」也作「恻隐之心」。
《國語辭典》:爱莫能助(愛莫能助)  拼音:ài mò néng zhù
本指隐而不见,所以无法给予帮助。语本《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汉。毛亨。传:「爱,隐也。」后指内心虽然同情,想要帮助他,却无能为力。《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子瞻左迁黄州,乃圣上主意,老夫爱莫能助。」《文明小史》第六回:「两人虽与黄举人均有瓜葛,到了此时,也是爱莫能助,只得任其所之。」也作「爱莫之助」。
《國語辭典》:爱莫之助(愛莫之助)  拼音:ài mò zhī zhù
内心虽然同情,想要帮助他,却无能为力。参见「爱莫能助」条。宋。陈亮〈喻夏卿墓志铭〉:「晚虽家事不如初,而亲戚故旧之急难,族人子弟之美事,爱莫之助,每致其惓惓之意,而人人常信之。」
《漢語大詞典》:哀怜,哀悯
对他人的不幸给予同情怜悯 例:他们眼睛里流露出哀怜。――《二六七号牢房》
《漢語大詞典》:东方圣人(東方聖人)
古代对 中国 德才最高人物的誉称。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所指对象各异。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融觉寺:“ 流支 读 曇謨最 大乘义章,每弹指讚嘆,唱言微妙,即为胡书写之,传之於西域。西域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 曇謨最 为东方圣人。”魏书·释老志:“时西域有胡沙门 鳩摩罗什 思通法门, 道安 思与讲释,每劝 坚 ( 苻坚 )致 罗什 。 什 亦承 安 令问,谓之东方圣人,或时遥拜致敬。” 清 唐甄 潜书·有归:“然则 孔 孟 不言,非以是故而奚故哉! 甄 也,生为东方圣人之徒,死从西方圣人之后矣。”
《國語辭典》:乞哀告怜(乞哀告憐)  拼音:qǐ āi gào lián
乞求别人怜悯同情。如:「她每次受到委屈,总要向我乞哀告怜一番。」
《國語辭典》:怜贫惜老(憐貧惜老)  拼音:lián pín xí lǎo
怜悯穷人,敬爱老人。《红楼梦》第四二回:「连各房里的姑娘们,都这样怜贫惜老的照看我。」也作「怜贫敬老」、「怜贫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