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壹心
同心;专心。《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戮力壹心,好恶同之。”《楚辞·九章·惜诵》:“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僕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絶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
分類:同心专心
《漢語大詞典》:协意(協意)
(1).合成一种意义。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中:“掌兵则忠果、雄勇、宣力;外臣则纯诚、顺化。每以二字协意,或造或因,取为美称。”
(2).犹同心。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二年戒饬场屋付叶翥已下御笔:“惟赖卿辈协意悉心,精加衡鉴,网罗实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日本:“ 丁 为此谋,与勘事科臣 徐涵碧 者协意。”
《漢語大詞典》:均心
犹同心。谓心理相同。 汉 王充 论衡·奇怪:“天人同道,好恶均心。人不好异类,则天亦不与通。”
分類:同心心理
《國語辭典》:一心  拼音:yī xīn
1.同心。如:「万众一心」。《书经。泰誓上》:「予有臣三千,惟一心。」
2.专一其心、全心全意。如:「他一心想上大学。」《孟子。告子上》:「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文明小史》第三三回:「县官盛筵相待,说了无数的恭维话,一心要来笼络。」
《國語辭典》:同志  拼音:tóng zhì
1.志趣、志向相同。《后汉书。卷五七。杜栾刘李刘谢列传。刘陶》:「陶为人居简,不脩小节。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也指志趣、志向相同的人。《红楼梦》第一二○回:「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馀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
2.特指为追求共同理想而牺牲奉献,同属一个政党的成员。《孽海花》第二八回:「说明她的跟来并不来求爱,是来求死;不愿做同情,只愿做同志。凡可以帮助的,水里火里都去。」
3.同性恋者的代称。有时也泛称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等非异性恋群体。
《國語辭典》:离心(離心)  拼音:lí xīn
1.心志相违,不能合作同心。《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刘君新破,士卒离心,某欲自往收拾馀众,以助明公。」《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世兄说出这些败兴话来,弄得大众离心。」
2.离开中心。如:「离心作用」。
《國語辭典》:协心(協心)  拼音:xié xīn
一致同心。《书经。毕命》:「三后协心,同底于道。」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诗:「协心辅齐圣,致理同毛輶。」
分類:同心齐心
《國語辭典》:和同  拼音:hé tóng
随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就守著清白,也没人来替你造牌坊,落得和同了些。」
《國語辭典》:同车(同車)  拼音:tóng chē
1.共乘一辆车。《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等到吃完了饭,同他同车到他家里,叫他把银子一五一十,统通交代了家兄。」
2.比喻男女结为夫妇。《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國語辭典》:和合  拼音:hé hé
1.和谐好合。《史记。卷四四。魏世家》:「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
2.寒山与拾得二僧。《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你不知,我买来供奉和合利市哥哥的。」
《國語辭典》:同情  拼音:tóng qíng
1.同一心思。指好恶观念、意见相同。《韩非子。扬榷》:「参名异事,通一同情。」《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
2.同谋、同夥。宋。苏轼 乞医疗病囚状:「若死者稍众,则所差衙前曹司医人,与岳子同情。使囚诈称疾病,以张人数。」《董西厢》卷二:「虽被贼掠,皆我开门迎贼所致,执作同情,何辞以辩?」
3.一种情绪。指对于他人的遭遇,在情感上发生共鸣,或是对他人的行为表示理解。如:「他的遭遇,令人同情。」
《漢語大詞典》:和衷
和善。《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 孔 传:“衷,善也。以五礼正诸侯,使同敬合恭而和善。”后多以“和衷”指和睦同心。宋史·吴潜传:“﹝陛下﹞明詔二三大臣,和衷竭虑,力改絃辙,收召贤哲,选用忠良。”明史·邹元标传:“臣谓今日急务,惟朝臣和衷而已。”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欲名实之符,莫如添 汉 侍读一员,在厅掌印,与 满 侍读和衷办事。” 蔡元培 《在北大话别会之演说词》:“校中组织很周密,职员办事很能和衷……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事了。”
《國語辭典》:同意  拼音:tóng yì
1.心意相同。《孙子。计篇》:「令民与上同意。」
2.意旨相同。汉。王充《论衡。辨崇》:「明举鬼神,同意共指,欲令众,信用不疑。」
3.赞成。如:「我同意你的看法。」
《國語辭典》:民族  拼音:mín zú
咸信共享文化的群体,称为「民族」,即由有共同之血缘、生活、语言、宗教信仰或风俗习惯而结合的群体。民族常与族群、国族、种族的定义相互包含且混用。
《國語辭典》:和一  拼音:hé yī
万众一心,齐力团结。《书经。咸有一德》:「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三国志。卷四二。蜀书。谯周传》:「敬贤任才,使之尽力,有踰成康。故国内和一,大小戮力,臣所不能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