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68,分7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春台
夜台
西台
层台
苏台
镜台
乌台
台畔
台殿
台城
泉台
王台
台司
南台
丹台
《國語辭典》:春台(春臺)  拼音:chūn tái
1.古时春天眺望览胜之处。《老子》第二○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唐。贾岛 送刘式洛中觐省诗:「晴峰三十六,侍立上春台。」
2.饭桌。《水浒传》第四回:「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三双箸。」《儒林外史》第二回:「彼此说著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
3.礼部的别名。参见「礼部」条。
分類:礼部
《國語辭典》:夜台(夜臺)  拼音:yè tái
坟墓。因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故称为「夜台」。唐。李白 哭宣城善酿纪叟诗:「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聊斋志异。卷三。连琐》:「夜台朽骨,不比生人。」
分類:坟墓阴间
《國語辭典》:西台(西臺)  拼音:xī tái
唐宋时,称御史台为「西台」。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唐人本谓御史台在长安者为西台,言其雄剧,以别分司东都事。……本朝都汴,谓洛阳为西京,亦置御史台,至为散地,以其在西京,亦号西台,名同而实异也。」《刻拍案惊奇》卷九:「奉旨发下西台御史勘问,免不得收下监中。」
《國語辭典》:层台(層臺)  拼音:céng tái
重叠的高台。《文选。谢灵运。会吟行》:「层台指中天,高墉积崇雉。」
分類:层台高台
《漢語大詞典》:苏台(蘇臺)
(1).即 姑苏台 。又名 胥台 。在 苏州 西南 姑苏山 上。相传为 春秋 时 吴王 阖庐 所筑, 夫差 于台上立 春宵宫 ,作长夜之饮。 越国 攻 吴 , 吴 太子 友 战败,遂焚其台。 唐 王勃 《乾元殿颂》:“风寒 碣馆 ,露惨 苏臺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九·宋人绝句》:“行人悵望 苏臺 柳,曾与 吴王 扫落花。”
(2).因 苏台 地处 苏州 ,故亦用以借指 苏州 。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八:“ 苏 有 姑苏臺 ,故 苏州 谓之 苏臺 。” 清 赵翼 《到家正值山茶花盛开》诗:“寻春步屐遍 苏臺 ,带得餘香转櫂回。”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 浙江 潮猛 苏臺 烬,意向 吴淞江 口行。”参见“ 姑苏臺 ”。
《漢語大詞典》:姑苏台(姑蘇臺)
亦作“ 姑胥臺 ”。 台名。在 姑苏山 上,相传为 吴王 夫差 所筑。墨子·非攻中:“﹝ 夫差 ﹞遂筑 姑苏之臺 ,七年不成。” 孙诒让 间诂:“按国语以筑 姑苏 为 夫差 事,与此书正合……《越絶》以 姑苏 为 闔閭 所筑,疑误。” 汉 袁康 越绝书·外记传吴地传:“ 胥门 外有九曲路, 闔閭 造以游 姑胥之臺 ,以望 太湖 。” 元 萨都剌 《登姑苏台》诗之二:“ 姑苏臺 上一尊酒,落日昏鸦无限悲。” 清 孙枝蔚 《姑苏台》诗:“ 姑苏臺 上春可怜, 姑苏臺 下草芊芊。”
《國語辭典》:镜台(鏡臺)  拼音:jìng tái
1.妇女的梳妆台。《儒林外史》第五三回:「窗子前,花梨桌上安著镜台,墙上悬著一幅陈眉公的画。」
2.显微镜的镜筒下方所装置的有孔平台,其上可放置欲观察的微小物体。
《漢語大詞典》:乌台(烏臺)
指御史台。 唐 姚合 《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乌臺情已洽,凤阁分弥浓。” 金 郭宣道 《送同舍张耀卿补掾中台》诗:“关心 雁塔 功名晚,试手乌臺岁月忙。”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八:“怪道乌臺牙放早,几人怒马出 长安 。”参见“ 乌府 ”。
分類:御史台
《國語辭典》:乌府(烏府)  拼音:wū fǔ
语本《汉书。卷八三。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馀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御史府的别称。宋。苏轼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捲地不知寒。」
分類:御史
《骈字类编》:台畔(台畔)
牛峤 杨柳枝诗 章华台畔隋堤上,傍得春风尔许多。
《骈字类编》:台殿(台殿)
唐 张祜 题馀杭县龙泉观 四回山一面,台殿已嵯峨。
唐 李正封 夏游招隐寺暴雨晚晴 竹柏风雨过,萧疏台殿凉。
唐 张仲素 杂曲歌辞 其三 宫中乐 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
唐 费冠卿 答萧建 幡花扑净地,台殿印晴空。
唐 李商隐 圣女祠 松篁台殿蕙香帏,龙护瑶窗凤掩扉。
唐 赵嘏 寻僧二首 其一 台殿参差日堕尘,坞西归去一庵云。
唐 章碣 对月 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
《國語辭典》:台城(臺城)  拼音:tái chéng
晋、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其旧址在今南京城北,玄武湖侧,与鸡鸣山相接。见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五。台城少城》。唐。韦庄 台城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漢語大詞典》:行城
(1).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墨子·备高临:“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守为臺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 孙诒让 间诂:“臺城,即行城也。”《孙膑兵法·官一》:“攻兼用行城。”参见“ 臺城 ”。
(2).临时建成的城垣。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隋炀帝 率大军出 榆林塞 ,令 宇文恺 作观风行殿,又作行城,可以在平地上临时造出大城和大殿。”
(3).即行像。岁时广记卷二十引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二月八日, 释氏 下生之日, 迦文 成道之时,信捨之家建八关斋戒,车轮宝盖,七变八会之灯。至今二月八日平旦,执香花绕城一匝,谓之行城。”参见“ 行像 ”。
《國語辭典》:泉台(泉臺)  拼音:quán tái
1.坟墓、墓穴。唐。骆宾王 乐大夫挽词五首之五:「忽见泉台路,犹疑水镜悬。」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蚤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2.春秋时鲁庄公所筑的高台。
《漢語大詞典》:王台(王臺)
(1).指 春秋 吴王 阖闾 所筑之 姑苏台 ,在 姑苏山 上。一说 夫差 筑。国语·吴语:“ 越 师遂入 吴国 ,围王臺。” 韦昭 注:“王臺, 姑苏 。”
(2).指工蜂为培育蜂王所筑的巢房。房形长大,房壁较厚,房口朝下。 巴金 《电》五:“ 英 ,你记住,看见蜂在做王台,就毁掉它,免得分封太快了。”
《國語辭典》:台司(臺司)  拼音:tái sī
古代以三台星象徵三公之位,故以台司指三公等辅佐君王掌握军政大权的重要官员。见《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章怀太子注引《春秋元命包》。《文选。羊祜。让开府表》:「臣昨出,伏闻恩诏,拔臣使同台司,臣自出身已来,适十数年,受任外内,每极显重之地。」《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时粲位亚台司,公年始弱冠。」
《漢語大詞典》:南台(南臺)
(1). 十六国 夏 主 赫连勃勃 取 长安 后,称 长安 曰 南台 。晋书·地理志上:“ 勃勃 僭号於 统万 ,是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刘义真 於 长安 ,遣子 璝 镇焉。号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前宰 东邑 ,实有二 鲁 之风;近处 南臺 ,欲尊两 鲍 之则。”通典·职官六:“ 后汉 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齐 ,或谓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弹文。”又 元 代指由 扬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扬州 ……二十七年,徙 扬州 行臺於 建康 ,专涖 江南 之地,号 南臺 。”
(3).台名。即 戏马台 。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 晋 义熙 中, 刘裕 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时,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 项羽 掠马台 ,其下有玉钩斜道。 宋 苏轼 《次韵吕梁重屯田》:“待君笔力追 灵运 ,莫负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诰 辑注:“ 縯 曰:‘ 刘裕 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戏马臺 ,送 孔靖 辞位归乡。 谢灵运 、 宣远 等,并从作诗。’” 宋 苏轼 《台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戏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旧称。在 北京 。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三:“从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瀛臺 ,旧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顺治 年间,别建宫室,为避暑之处。”
(5).山名。即 钓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闽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説 南臺 试一寻。” 钱锺书 注:“ 南台 ,一称 钓台山 ,在 闽江 中。”明史·汤和传:“寻拜征南将军……遂与副将军 廖永忠 伐 陈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风抵 福州 之 五虎门 ,驻师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广州 香山县 (今 中山县 )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國語辭典》:丹台(丹臺)  拼音:dān tái
神仙的居所。唐。白居易〈梦仙〉诗:「苟无金骨相,不列丹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