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南台(南臺)
(1). 十六国 夏 主 赫连勃勃 取 长安 后,称 长安 曰 南台 。晋书·地理志上:“ 勃勃 僭号於 统万 ,是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刘义真 於 长安 ,遣子 璝 镇焉。号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前宰 东邑 ,实有二 鲁 之风;近处 南臺 ,欲尊两 鲍 之则。”通典·职官六:“ 后汉 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齐 ,或谓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弹文。”又 元 代指由 扬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扬州 ……二十七年,徙 扬州 行臺於 建康 ,专涖 江南 之地,号 南臺 。”
(3).台名。即 戏马台 。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 晋 义熙 中, 刘裕 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时,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 项羽 掠马台 ,其下有玉钩斜道。 宋 苏轼 《次韵吕梁重屯田》:“待君笔力追 灵运 ,莫负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诰 辑注:“ 縯 曰:‘ 刘裕 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戏马臺 ,送 孔靖 辞位归乡。 谢灵运 、 宣远 等,并从作诗。’” 宋 苏轼 《台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戏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旧称。在 北京 。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三:“从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瀛臺 ,旧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顺治 年间,别建宫室,为避暑之处。”
(5).山名。即 钓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闽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説 南臺 试一寻。” 钱锺书 注:“ 南台 ,一称 钓台山 ,在 闽江 中。”明史·汤和传:“寻拜征南将军……遂与副将军 廖永忠 伐 陈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风抵 福州 之 五虎门 ,驻师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广州 香山县 (今 中山县 )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漢語大詞典》:西秦
(1).指 秦国 。以其地处西方,故称。文选·张衡〈西京赋〉:“是时也,并为彊国者有六,然而四海同宅, 西秦 岂不诡哉!” 吕延济 注:“言六国皆为 秦 并而居之,岂不异哉!”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七:“故 田光 伏剑於 北燕 , 公叔 毕命於 西秦 。”
(2).指 关中 陕西 一带 秦 之旧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脱跡违难,披榛来洎,改策 西秦 ,报辱北 冀 。”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长戈指北闕,鼙鼓来 西秦 。”
(3). 晋 时十六国之一。 淝水 之战后, 陕西 鲜卑族 乞伏国仁 据 枹罕 称大单于;弟 乾归 据 金城 ,称 秦王 ,史称“西秦”。在今 甘肃 西南部。431年为 夏 所灭。
(4).琴曲名。文选·嵇康〈琴赋〉:“进《南荆》,发《西秦》,绍《陵阳》,度《巴人》。” 吕向 注:“《南荆》《西秦》《陵阳》《巴人》,并曲名。”
《漢語大詞典》:大夏
(1). 周 代“六舞”之一。相传本为 夏禹 时代的乐舞。
(2).指夏季。管子·轻重乙:“夫岁有四秋……大夏且至,丝纊之所作,此之谓夏之秋。”汉书·董仲舒传:“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於空虚不用之处。”
(3).古国名。音译 巴克特里亚(Bactria) ,也叫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 。我国 汉 代称之为 大夏 。史记·大宛列传:“ 大夏 在 大宛 西南二千餘里 嬀水 南。”魏书称作 吐呼罗 ,隋书北史大唐西域记旧唐书皆作 吐火罗 。为 大月氏 所灭。在今 阿富汗 北部一带。
(4).古城门名。在 洛阳 , 魏明帝 所造。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 大夏 缅无覿,崇 芒 鬱嵯峨。” 李善 注:“ 陆机 《洛阳记》曰: 大夏门 , 魏明帝 所造,有三层,高百尺…… 郭缘生 《述征记》曰: 北芒 ,去 大夏门 不盈一里。”
(5).国号。 东晋 十六国之一。 匈奴 族 赫连勃勃 所建,也称 夏 ,为 吐谷浑 所灭。
(6).国号。 隋 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窦建德 称王后,国号称 大夏 。
(7).国号。 宋 时 党项 族 李元昊 国号亦称 大夏 ,史称 西夏 ,为 蒙古 成吉思汗 所灭。
(8).大厦。 汉 张衡 《西京赋》:“正殿路寝,用朝羣辟,大夏耽耽,九户开闢。”文选·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接武茅茨,凉过大夏。” 李善 注:“《淮南子》曰:‘大夏增加,拟於 崑崙 。’” 高诱 注:“大夏,大屋也。”
《漢語大詞典》:敦煌
(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 甘肃省 敦煌县 。 西汉 元鼎 六年(公元前111年)置, 北魏 改为 敦煌镇 ,后复改郡。 唐 武德 五年(公元622年)改置 西沙州 , 贞观 七年(公元633年)又改 沙州 , 天宝 元年(公元742年)仍改 敦煌郡 , 乾元 元年(公元758年)又改 沙州 。
(2).县名。在 甘肃省 。 西汉 置。 十六国 前凉 建都于此, 北周 改名 鸣沙县 , 隋 大业 初复名, 唐 末废。 清 乾隆 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 中亚 和 欧洲 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 莫高窟 (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 鸣沙山 、 月牙泉 名胜;城西北有 玉门关 ,西南有 阳关 遗址。1987年改设 敦煌市 。
《漢語大詞典》:南燕
(1). 春秋 诸侯国名。左传·隐公五年“ 卫 人以 燕 师伐 郑 ” 晋 杜预 注:“ 南燕国 。今 东郡 燕县 。”在今 河南 延津县 东。左传·庄公二十年“春, 郑伯 和王室不克,执 燕仲父 ” 晋 杜预 注:“ 燕仲父 , 南燕 伯。”
(2). 晋 时 十六国 之一。 北魏 兵破 后燕 国都 中山 (今 河北 定县 ),承相 慕容德 率众迁到 滑台 (今 河南 滑县 ),于公元398年自称 燕王 ,史称 南燕 ,是 鲜卑 慕容氏 在中原的最后一个政权。有今 山东 东部及 河南 的一部分。公元410年为 东晋 刘裕 所灭。
《漢語大詞典》:仁王
(1).佛教徒对佛的尊称。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握仁王之宝镜,日月重光;驱梵帝之金轮,雷霆静祲。” 明 高启 《送证上人住持道场》诗:“袈裟曾侍玉座傍,万众闤听讲仁王。”
(2).《仁王经》中所说的“仁王”,是对 印度 当时十六国国王的尊称。
《漢語大詞典》:后凉(後凉)
十六国 之一。氐族 吕光 于公元386年据 凉州 ,称 酒泉公 ,国号 凉 ,建都 姑臧 ,史称 后凉 (公元386年-403年)。
《漢語大詞典》:苻秦
(今读fú) 晋 时五胡十六国中之 前秦 。为 苻氏 所建,故称 苻秦 。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 苻秦 之王中国,其臣有 安丘公 翼 者,有大臣之言。”
分類:十六国
《漢語大詞典》:后燕(後燕)
十六国之一。为鲜卑族 慕容垂 所建,史称 后燕 (公元384年-407年)。晋书·地理志上:“ 孝武 太元 八年, 坚 败,其地入 慕容垂 。 垂 僭号於 中山 ,是为 后燕 。 后燕 卒灭於 魏 。”
《漢語大詞典》:二赵(二趙)
(1).指 十六国 的 前赵 与 后赵 。周书·王褒庾信传论:“若乃 鲁徵 、 杜广 、 徐光 、 尹弼 之畴,知名於二 赵 ; 宋谚 、 封奕 、 朱彤 、 梁讜 之属,见重於 燕 、 秦 。”
(2).指 西汉 赵飞燕 、 赵昭仪 姊妹。 宋 石延年 《小桃绝句》之一:“二 乔 二 赵 俱倾国,女弟娇彊意自先。”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卜居 半塘 ,一时名噪,人皆以二 赵 二 乔 目之。”
《漢語大詞典》:僧正
僧官名。 十六国 后秦 始立,统管 秦 地僧尼。 南朝 历代亦设。 唐 以后于州立僧正管理地方僧尼事务。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慧基:“ 基 既德被 三吴 ,声驰海内,乃敕为僧主,掌任十城,盖东土僧正之始也。”南齐书·倖臣传·杨法持:“ 宋 世道人 杨法持 ,与 太祖 有旧。 元徽 末,宣传密谋。 昇明 中,以为僧正。” 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开元寺明远大师塔碑铭序》:“ 元和 元年,众请充当寺上座。明年,官补为本州僧正。”
《漢語大詞典》:后秦(後秦)
十六国之一。为羌族 姚萇 所建,史称 后秦 (公元384年-417年)。晋书·地理志上:“既而 姚萇 灭 苻 氏,是为 后秦 。”
《漢語大詞典》:五凉
指 晋 和 南朝 宋 时北方十六国中的 前凉 、 后凉 、 西凉 、 北凉 、 南凉 。其地均在 甘肃 境内,后借指 甘肃 一带。 唐 张九龄 《益州长史叔置酒宴别序》:“前拜小司马,兼拥旄於 五凉 。” 唐 岑参 《题金城临河驿楼》诗:“左戍依重险,高楼见 五凉 。”
《漢語大詞典》:回文诗(迴文詩)
亦作“ 迴纹诗 ”。
(1). 十六国 时 前秦 窦滔 久戍不归,其妻 苏蕙 思念心切,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凡840字,纵横反复皆成章句,词甚哀惋。见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后用以指抒发别情、怀念远人的诗作。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织锦曲兮泣已尽,迴文诗兮影独伤。”
(2).指以一定形式排列,回环往复均可诵读之诗。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天宝回纹》:“ 范阳 卢氏 母 王氏 ,撰《天宝迴纹诗》,凡八百二十字,循环有数,若寒星之递迁,应变无方,谓阴阳之莫测。”
《漢語大詞典》:回文机(回文機)
织璇玑图的布机。十六国时 前秦 苏蕙 因其夫 窦滔 被徙流沙,而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凡八百四十字,宛转循环皆可诵读,后世传为佳话。 唐 施肩吾 《望夫词》:“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得书》词:“香牋一纸,写尽回文机上意。欲卷重开,读徧千回与万回。”参见“ 回文 ”、“ 璇璣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