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9,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朝台
台风
龙台
下台
胥台
望台
两台
秋台
天台山
内台
台宪
明台
台西
台笠
台教
《漢語大詞典》:朝台(朝臺)
台名。又称 朝汉台 。在 广东省 南海县 东北。相传 汉文帝 遣 陆贾 出使 南粤 ,晓之以义,感之以诚,其王 赵佗 遂称臣。因冈作台,北面朝 汉 ,朔望升拜。故名。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泿水》。 唐 刘禹锡 《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旌节下 朝臺 ,分圭从北回。城头鹤立处,驛树凤栖来。” 唐 许浑 有《朝台送客诗》
《國語辭典》:台风(臺風)  拼音:tái fēng
泛指人在讲台或舞台上所表现的风度与气质。如:「他的台风稳健,颇有大将之风。」
《國語辭典》:台风(颱風)  拼音:tái fēng
发生在西太平洋上由强烈热带性低气压或热带气旋所引起的暴风,其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时即为台风。与西印度群岛和墨西哥湾的飓风,同属热带风暴。我国中央气象局将台风分为三级:每秒十七点二至三十二点六公尺者,称为「轻度台风」;每秒三十二点七至五十点九公尺者,称为「中度台风」;每秒五十一公尺以上者,称为「强烈台风」。
《漢語大詞典》:龙台(龍臺)
见“ 龙臺观 ”。
《漢語大詞典》:龙台观(龍臺觀)
观名。在 陕西省 户县 东北,靠近 渭水 。三辅黄图·观:“ 龙臺观 ,在 丰水 西北,近 渭 。”亦省称“ 龙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登 龙臺 ,掩 细柳 。” 裴駰 集解:“《汉书音义》曰:观名,在 丰水 西北近 渭 。” 唐 姜晞 《龙池篇》:“始见 龙臺 昇 凤闕 ,应如霄汉起 神泉 。”
《國語辭典》:下台(下臺)  拼音:xià tái
1.从台上走下来。如:「下台一鞠躬。」
2.比喻解除职务。如:「他干了一年部长,就下台了。」
《漢語大詞典》:胥台(胥臺)
即 姑苏台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苏州府》:“ 姑苏山 ,一名 姑胥山 ,一名 姑餘山 。 姑苏臺 在其上, 闔閭 所作也。一名 胥臺 。” 清 顾炎武 《海上》诗之二:“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 胥臺 。”参见“ 姑苏臺 ”。
分類:姑苏台
《漢語大詞典》:姑苏台(姑蘇臺)
亦作“ 姑胥臺 ”。 台名。在 姑苏山 上,相传为 吴王 夫差 所筑。墨子·非攻中:“﹝ 夫差 ﹞遂筑 姑苏之臺 ,七年不成。” 孙诒让 间诂:“按国语以筑 姑苏 为 夫差 事,与此书正合……《越絶》以 姑苏 为 闔閭 所筑,疑误。” 汉 袁康 越绝书·外记传吴地传:“ 胥门 外有九曲路, 闔閭 造以游 姑胥之臺 ,以望 太湖 。” 元 萨都剌 《登姑苏台》诗之二:“ 姑苏臺 上一尊酒,落日昏鸦无限悲。” 清 孙枝蔚 《姑苏台》诗:“ 姑苏臺 上春可怜, 姑苏臺 下草芊芊。”
《漢語大詞典》:望台(望臺)
(1).轮船的驾驶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船里的机器,都被上面装的房舱、望臺等件盖住。”
(2).看台,瞭望台。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其外有望台一段,有栏干可凭倚。”
《漢語大詞典》:两台(兩臺)
(1).指 唐 武则天 时肃政台(即御史台)的左右两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职官·两台
(2).藩台和臬台的合称。指 清 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承宣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禅讽:“﹝寺僧 大汕 ﹞常攒眉而言两臺延召之频,三司应酬之密,六时并无暇逸。”
《骈字类编》:秋台(秋台)
唐 朱景玄 望莲台 秋台好登望,菡萏发清池。
《國語辭典》:天台山  拼音:tiān tái shān
山名。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北,为仙霞岭的东支。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而得名,形势崇伟。多悬崖飞瀑等名胜,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國語辭典》:内台(內臺)  拼音:nèi tái
1.尚书省。《南齐书。卷四三。王思远传》:「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
2.朝中的御史台。《元史。卷八六。百官志二》:「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设官品秩同内台。」
《漢語大詞典》:台宪(臺憲)
指御史台或御史台官员。新唐书·王源中传:“ 源中 上言:‘臺宪者,纪纲地,府县责成之所。’” 宋 林逋 《追和集贤李建中工部》:“贫典郡符资月给,老持臺宪减霜稜。”金史·世宗纪上:“上谓御史大夫 李石 曰:‘臺宪固在分别邪正,然内外百司岂谓无人。惟见卿等劾人之罪,不闻举善。自今宣令监察御史分路刺举善恶以闻。’”
《國語辭典》:明台(明臺)  拼音:míng tái
古时议政的地方。《管子。桓公问》:「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昔管仲称轩辕有明台之议,则其来远矣。」
《國語辭典》:明堂  拼音:míng táng
1.古代天子举行大典的地方。《礼记。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文选。曹植。七启》:「赞典礼于辟雍,讲文德于明堂。」也作「翼室」。
2.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3.堪舆家称墓前聚水的地方。
4.墓前的祭台。《后汉书。卷八一。范冉传》:「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唐。章怀太子。注:「此言明堂,亦神明之堂,谓圹中也。」
《骈字类编》:台西(台西)
大业杂记西朝堂南第三街第一御史台台西连秘书省省西连尚食库库西连右监门府府西连长秋监监西抵右掖门街街西即掌醯署署西连良酝署署西至粳米窖坊
《漢語大詞典》:台笠(臺笠)
指蓑衣和笠帽。《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臺笠緇撮。” 陈奂 传疏:“《南山有臺》传:‘臺,夫须。臺皮可以为衰(蓑)。’因之御雨之物即谓之臺……臺与笠明是二物。”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台笠》:“力田冒风雨,缉籜为臺笠。”
《漢語大詞典》:台教
指天台宗。元诗纪事·祖柏《宏秀集》:“﹝ 祖柏 ﹞尝讲台教於 赤城 ,性好浪迹云游,乞食村落,对人不作长语,閒杂谐謔。”
分類:天台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