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双部句(双部句)  拼音:shuāng bù jù
包含有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的句子。其中主语表示所说及的人或物,谓语表示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國語辭典》:感叹句(感嘆句)  拼音:gǎn tàn jù
以感叹的呼声表露出强烈感情的句子。其语调特殊,音高的变化也往往比较大,而句末多使用惊叹号。如「原来是你!」、「这件事太美了!」
《國語辭典》:逗号(逗號)  拼音:dòu hào
一种标点符号。用以分开句内各语或表示语气的停顿,其符号为「,」。也作「逗点」、「点号」。
《國語辭典》:急口令  拼音:jí kǒu lìng
一种语言游戏。将拗口易混同的字编组成句,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完,故称为「急口令」。《金瓶梅》第六○回:「我在下一个字也不识,行个急口令儿罢!」也称为「绕口令」。
《漢語大詞典》:变文协韵(變文協韻)
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变文协韵例:“古人之文,更有变文以协韵者。诗·鄘风·柏舟篇:‘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传》曰:‘天,谓父。’《正义》曰:‘先母后天者,取其韵句耳。’按:‘母’则直曰‘母’,而‘父’则称之为‘天’,此变文协韵之例也。”
《漢語大詞典》:败句(敗句)
诗文中有疵病的句子。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诗以佳句为主。精鍊成章,自无败句。”
《國語辭典》:拗口令  拼音:ào kǒu lìng
一种语言游戏。将双声叠韵及声音类似的字,编成语句,念时拗口,极易念错,常惹人发笑,有矫正口音的功用。也称为「绕口令」。
《國語辭典》:绕口令(繞口令)  拼音:rào kǒu lìng
1.一种语言游戏。将汉语中声母、韵母、声调容易混同的文字交叉、重叠编成句子,念起来有些拗口,而说快了容易发生错误。曲艺、戏曲界常用来作为训练咬字、矫正口音、练习各种声调的方法。也称为「吃口令」、「急口令」、「拗口令」。
2.曲折难懂的话。《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我不懂你这绕口令儿啊!你只说,你作甚么来的?谁叫你来的?你怎么就知道有这个门儿?」
《漢語大詞典》:迭句
1.语意对应、句式相同的句子重叠应用。
2.文字相同的句子重叠应用。
《國語辭典》:陈述句(陳述句)  拼音:chén shù jù
以平常语气,直接对主题说明表述的句子,如:「他是一位老师。」
《国语辞典》:祈使句  拼音:qí shǐ jù
一种表示请求、劝告、命令等语气的句子。通常省略主词。如:「请勿吸烟。」也称为「命令句」。
《國語辭典》:骈四俪六(駢四儷六)  拼音:pián sì lì liù
骈体文。因骈体文中多用四言六言相间对偶成文,故称为「骈四俪六」。唐。柳宗元 乞巧文:「眩耀为文,琐碎排偶,抽黄对白,唵哢飞走,骈四俪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观者舞悦,誇谈雷吼,独溺臣心,使甘老丑。」
《國語辭典》:骈文(駢文)  拼音:pián wén
文体名。对散文而言,字句骈俪,注重声色藻绘,盛行于六朝及初唐,为当时文章正格。参见「骈体文」条。
《國語辭典》:判断词(判斷詞)  拼音:pàn duàn cí
称「是」这个特殊性质的动词。其作用为联系名词的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而构成判断句。如「明天是端午节」。
《國語辭典》:句子成分  拼音:jù zi chéng fèn
句子的组成分子。一般可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國語辭典》:句型  拼音:jù xíng
句子的类型。语法学依句子结构特点、表达功能、语气等不同标准,将句型分成各种不同模式。如主谓句、判断句、疑问句等。
《漢語大詞典》:句群
前后衔接连贯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