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51,分1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口舌
夏口
口传
河口
口授
绝口
缄口
海口
口实
口食
开口笑
信口
巷口
口号
山口
《國語辭典》:口舌  拼音:kǒu shé
1.说话的器官。《易经。说卦》:「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
2.劝说,交涉时的言语、言辞。《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咱非六国愚主,怎被你口舌所能摇撼?」
3.言语上的争吵、争执。《儒林外史》第一七回:「我是个良善人家,从不曾同人口舌,经官动府。」
4.谈论、评论。《红楼梦》第七七回:「这才乾净,省得旁人口舌。」
《高级汉语词典》:夏口  拼音:xià kǒu
古地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故名。夏口在江北,三国吴置夏口督屯于江南,北筑城于武汉市黄鹄山上,与夏口隔江相对
《國語辭典》:口传(口傳)  拼音:kǒu chuán
1.口头传言。如:「口传不足为信。」
2.以口传授。《淮南子。泛论》:「此皆不著于法令,而圣人之所不口传也。」《红楼梦》第五回:「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也作「口授」。
《國語辭典》:河口  拼音:hé kǒu
河流的出口。河川流入海洋、湖泊或支流流入主流的地方。《明史。卷八三。河渠志一》:「又三里沟新河口视旧口水高六尺,开旧口有沙淤之患,而为害稍轻。」唐。孟郊〈赠转运陆中丞〉诗:「帆影咽河口,车声聋关中。」
《國語辭典》:口授  拼音:kǒu shòu
以口传授。《汉书。卷三○。艺文志》:「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也称为「口传」。
《國語辭典》:绝口(絕口)  拼音:jué kǒu
1.从此不说。《汉书。卷七四。丙吉传》:「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三国演义》第四回:「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
2.刚说的话,尚未离口。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老夫语未绝口,不想贤弟果然至此。」也作「悬口」。
《國語辭典》:缄口(緘口)  拼音:jiān kǒu
沉默不语。如:「一听到敏感的话题,他便缄口保持沉默。」也作「结口」。
分類:闭口不言
《國語辭典》:海口  拼音:hǎi kǒu
1.内河通海的地方。亦指临海的地方。唐。方干 陆山人画水诗:「但有片云生海口,终无明月在潭心。」
2.形容人的口部大而深。《诗经。大雅。生民》唐。孔颖达。正义:「若孔子之河目海口,文王之四乳龙颜之类。」
3.誇口、说大话。如:「誇下海口」。
4.城市名。位于海南岛琼山县北。参见「海口市」条。
《國語辭典》:口实(口實)  拼音:kǒu shí
1.粮食。《易经。颐卦》:「自求口实。」晋。江统 徙戎论:「且关中之人,百馀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处之与迁,必须口实。」
2.俸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3.谈话、批评的内容、资料或依据。《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國語辭典》:口食  拼音:kǒu shí
饭食。《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君口食,奴自供。要睡时,先自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口食之类,是在我们身上。」
《國語辭典》:开口笑(開口笑)  拼音:kāi kǒu xiào
1.张嘴发笑,指人心情愉快。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语尽还成开口笑,提携别扫清溪曲。」唐。杜牧九日齐安登高〉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2.裂开缺口有如人咧嘴而笑的样子。如:「你看!你的鞋都已经开口笑了,还不换双新的?」
3.用面粉、奶油、鸡蛋调制后油炸而成的食品,炸好时出现裂口,像人开口发笑的样子,故称为「开口笑」。如:「妈妈炸了一大盘开口笑,他俩吃得好开心。」
《國語辭典》:信口  拼音:xìn kǒu
不加思索而任意发言。唐。白居易〈答故人〉诗:「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刘齐礼初入花丛,手舞足蹈,也不知如何是好,海阔天空,信口乱说。」
《國語辭典》:巷口  拼音:xiàng kǒu
巷道的出入口。唐。高瑾〈上元夜效小庾体〉诗:「连镳出巷口,飞毂下池漘。」《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僧儿用手指自巷口王二哥茶坊里道:『有个粗眉大眼精蹶鼻子略绰口的官人,教我把来与小娘子。』」
《國語辭典》:口号(口號)  拼音:kǒu háo
1.不起草稿,随口吟成的诗文。宋。王辟之《渑小燕谈录。卷四。高逸》:「文忠公亲作口号,有『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閒人』之句,天下传之。」也称为「口占」。
2.含有赞颂性质的赞美诗。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宋史。卷一四二。乐志十七》:「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旦朝会》:「伴射得捷,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3.打油诗或顺口溜。《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枣阳县中,人人称羡,造出四句口号,道是:『天下妇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他,胜似为驸马。』」
《國語辭典》:口号(口號)  拼音:kǒu hào
1.供口头呼喊,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如:「抗议的群众,一面走一面呼口号,场面极为壮观。」
2.口头暗号。《老残游记》第七回:「这口号喊出,那大盗就觌面碰著,彼此打个招呼,也决不动手的。」
《國語辭典》:山口  拼音:shān kǒu
1.两山间交会的隘口。唐。常建〈张山人弹琴〉诗:「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香。」
2.山洞口。唐。王维〈桃源行〉:「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3.琵琶、三弦琴等弦乐器上端架弦的部位,及箫管的吹窍部位,均称为「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