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口实(口實)  拼音:kǒu shí
1.粮食。《易经。颐卦》:「自求口实。」晋。江统 徙戎论:「且关中之人,百馀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处之与迁,必须口实。」
2.俸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3.谈话、批评的内容、资料或依据。《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国语辞典》:予人口实(予人口实)  拼音:yǔ rén kǒu shí
留下给人指责、议论的把柄。如:「做事宜谨慎,不要予人口实,落人话柄。」
《國語辭典》:贻人口实(貽人口實)  拼音:yí rén kǒu shí
语本《书经。仲虺之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指因行事、说话有差误而给人留下话柄。如:「你这么不小心,不怕贻人口实吗?」
分類:留下话柄
《国语辞典》:落人口实(落人口实)  拼音:luò rén kǒu shí
成为别人取笑批评的话柄。如:「立身处世要小心,以免落人口实。」
《國語辭典》:授人口实(授人口實)  拼音:shòu rén kǒu shí
留给他人非议的话柄。如:「做人切忌以私济公,否则将授人口实!」
分類:话柄
《國語辭典》:棍子  拼音:gùn zi
以木材或金属、塑胶等材料所制成的棒棍。《红楼梦》第四四回:「有一个再提此事,即刻来回我,不管是谁,拿拐棍子给他一顿。」
《國語辭典》:由头(由頭)  拼音:yóu tóu
理由、藉口。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他搜寻出这等分家私的由头。」《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王琇思量半晌,只是未有个由头出脱他。」《歧路灯》第四七回:「忽闻少主母病故,顿时成了一个哑子。跌脚叹道:『败的由头来了!』」也作「由头儿」。
《漢語大詞典》:无辞(無辭)
(1).不辞让;不推辞。礼记·哀公问:“固臣敢无辞而对。” 郑玄 注:“辞,让也。”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
(2).没有言辞;没有口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其书战伐,甚谨;其恶战伐,无辞。何也?” 宋 梅尧臣 《鬼火后赋》:“客惭忸无辞而起,余方掩乎衡门。” 叶圣陶 《穷愁》:“﹝博徒﹞投其博具於地,意欲令无见,则无辞可以加罪。”
《國語辭典》:灭口(滅口)  拼音:miè kǒu
1.防人泄漏秘密而杀之。《战国策。楚策四》:「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新唐书。卷一一二。列传。王义方》:「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不自主出,而下移佞臣,履霜坚冰,弥不可长。」
2.塞人之口,免得予人口实。《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国语辞典》:计帐(计帐)  拼音:jì zhàng
1.结算帐目。如:「有空就到店里帮我计帐,别一天到晚乱跑!」
2.旧时记载地方户口实况的名册。平时由地方官吏每年按当地人口实况编成计帐,而后再送往尚书省作为编造户籍的底本。《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又有计帐,具来岁课役以报度支。」
《漢語大詞典》:团貌(團貌)
唐 代每三年编造户籍一次,地方则要每年把人口实况编造成册,注明人丁的形貌特点,作为掌握劳动力和赋税的根据。叫做团貌。参阅通典·食货七、 宋 王溥 唐会要·团貌
《國語辭典》:碴儿(碴兒)  拼音:chá ér
1.碎屑、碎块。如:「骨头碴儿」、「玻璃碴儿」。
2.嫌隙、芥蒂。如:「过去他们俩之间有碴儿。」
3.器物上的破口。如:「那瓶子上有个新碴儿」。
4.话题、话头。如:「提起那件碴儿,众人便争论不休。」
5.剃后残馀或复生的短毛发。如:「胡子碴儿」。
《漢語大詞典》:谤端(謗端)
授人以口实的事端;招致他人责难的事端。三国志·魏志·刘放传“俱加侍中、光禄大夫” 裴松之 注引《孙资别传》:“乡人司空掾 田豫 、 梁 相 宗艳 皆妬害之,而 杨丰 党附 豫 等,专为 资 构造谤端,怨隙甚重。”
《國語辭典》:敲竹杠(敲竹槓)  拼音:qiāo zhú gàng
藉端勒索财物,或抬高价钱。《官场现形记》第一七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孽海花》第七回:「若碰著公子哥儿朦懂货,那就整千整百的敲竹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