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及格  拼音:jí gé
1.达到所预定的标准。《宋史。卷三二四。列传。张亢》:「马高不及格,宜悉还坊监。」
2.学校评定学生成绩,通常以六十分以上者为及格,不满六十分者为不及格。
《漢語大詞典》:不及格
没有达到标准或要求。宋史·张亢传:“马高不及格,宜悉还坊监。”金史·章宗纪一:“诸试护卫人须身形及格,若功臣子孙善射出众,虽不及格,亦令入见。” 清 龚自珍 《〈干禄新书〉自序》:“ 龚自珍 中礼部试,殿上三试,三不及格,不入翰林。”《人民日报》1985.2.3:“他只得仍在经济管理系,但他不去听课,结果考试不及格,留了级。”
《国语辞典》:圣文森及格瑞那丁(圣文森及格瑞那丁)  拼音:shèng wén sēn jí gé ruì nà dīng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国名。位于加勒比海小安地列斯群岛中,向风群岛的中部。面积约为三百八十平方公里,人口约十一万。首都金石城(Kingstown)。主要语言为英语。西元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七日宣布独立,并订是日为国庆日。币制为Eastern Caribbean Dollar。
《韵府拾遗 陌韵》:高不及格(高不及格)
宋史张亢传亢知鄜州上疏曰诸路骑兵不能驰险计其刍粟一马之费可养步军五人高不及格宜悉还坊监止留十之三以步兵代之
《國語辭典》:进士(進士)  拼音:jìn shì
科举时代的科目。隋炀帝选拔人才,设进士科,唐宋因之,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会试中式,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红楼梦》第二回:「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县。」
《国语辞典》:过了(过了)  拼音:guò le
1.经过。《水浒传》第五回:「又赶了三二十里田地,过了一条板桥,远远地望见一簇红霞。」《儒林外史》第一回:「又过了六年,母亲老病卧床。」
2.考试及格或达到标准。如:「这科我过了。」
《漢語大詞典》:中第
(1).中等的等第。通典·选举一:“ 桓帝 建和 初,詔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中郎,中第十七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 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新唐书·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
(2).中等门第。《魏书·高允传》:“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
《漢語大詞典》:会士
由一般教徒组成的许多兄弟会会员,他们须作苦修和善行,这类兄弟会盛行于十三至十六世纪,通常以会员所穿会服命名。例如:蓝衣会士。
一种法国大学授予一个经过严格的竞争考试及格,因而有资格被任命为国立中学的最高教学职位的教师或大学某个系科的教师
《漢語大詞典》:同学究出身(同學究出身)
唐 宋 科举均有学究科。 宋 代学究科考试及格而等第次于学究出身者,称为同学究出身。亦有未经科举而恩赐此称的。 宋 曾巩 《秘书少监陈公神道碑铭》:“子五人,曰 儼 ,尚书比部员外郎……曰 伟 ,同学究出身。”宋史·太祖纪三:“辛卯,赐布衣 王泽方 同学究出身。”宋史·选举志二:“是秋,四方士集行在,帝亲策于 集英殿 ,第为五等,赐正奏名 李易 以下四百五十一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学究出身、同出身。”
《漢語大詞典》:极格(極格)
及格,达到标准。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文理俱优与一分,理优文劣与半分,岁内积至八分者为极格。”
分類:及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