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进士(進士)  拼音:jìn shì
科举时代的科目。隋炀帝选拔人才,设进士科,唐宋因之,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会试中式,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红楼梦》第二回:「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县。」
《漢語大詞典》:科进(科進)
谓通过科考取得进士出身。 宋 范仲淹 《举张讽李厚充青州职官状》:“前御史臺主簿 张讽 ,文学懿瞻,履行纯雅,未升科进,的有才称。欲乞朝廷,采於清议,推以异恩,特赐召试,授一出身。”
《國語辭典》:监生(監生)  拼音:jiàn shēng
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具有此资格的人,就可以和秀才一样应乡试。取得资格的方法有两种:一、荫监,即由祖先的勋劳资历,按规定的制度取得。二、例监,即用捐纳的方式取得。
《漢語大詞典》:联魁(聯魁)
科举时代在乡试、会试中接连考取第一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廷献》:“休説文齐福乃齐,日家许我定联魁。”
《國語辭典》:童生  拼音:tóng shēng
明清两代称没有考秀才或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公子笑欣欣,喜弟喜兄都入学;童生愁惨惨,恨祖恨父不登科。」
《漢語大詞典》:报罗(報羅)
旧称考取进士后暴卒者。事涉迷信,说法不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罗玠 , 贞元 五年及第,关宴, 曲江 泛舟,舟沉, 玠 以溺死。后有关宴前卒者,谓之‘报罗’。”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报罗二说:“《杂説》谓进士放榜,须有一人谢世,名曰报罗使,言报大罗天也。《摭言》又谓‘ 罗玠 , 贞元 中及第,开宴, 曲江 泛舟, 玠 以溺死。后有开试(关试)前卒者谓之报罗。’二説不同。”
《漢語大詞典》:擢解
考取解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士人入闈,三题皆仙作,以是擢解。”
分類:考取解元
《國語辭典》:案伯  拼音:àn bó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的人,互称为「同案」,称同案的父亲为「案伯」。《儒林外史》第二回:「我因先生吃斋,倒想起一个笑话,是前日在城里我那案伯顾老相公家听见他说的。」
《國語辭典》:掇芹  拼音:duó qín
旧时指考取秀才。《聊斋志异。卷四。狐谐》:「家少有而运殊蹇,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
分類:考取秀才
《國語辭典》:采芹人(採芹人)  拼音:cǎi qín rén
语本《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后称科举时代县学生员为「采芹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他日必为攀桂客,目前尚作采芹人。」
《國語辭典》:文选烂,秀才半(文選爛,秀才半)  拼音:wén xuǎn làn,xiù cái bàn
宋朝文坛看重文选一书,致使文人只专意此书,故时人以「文选烂,秀才半」称只须熟读一部文选,就可举秀才。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始一洗之。方其盛时,士子至为之语曰:『文选烂,秀才半』。」
《国语辞典》:吊车尾(吊车尾)  拼音:diào chē wěi
1.戏称参加考试时以接近录取分数的成绩考取。如:「这次高考他吊车尾上榜,直呼自己运气好。」
2.指最后一名。如:「这次考试本班为全校总排名第二,一扫上次吊车尾之耻。」
《国语辞典》:九章律  拼音:jiǔ zhāng lǜ
汉初的法律。高祖时,萧何参考取摭《秦法六律》制定而成。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户律》、《兴律》、《厩律》等九种法律。简称为「九章」。
《漢語大詞典》:案友
明 清 时,称和自己同一年考取秀才的人为案友。《歧路灯》第九七回:“ 簣初 只得让案友吃酒。”
《國語辭典》:气杀钟馗(氣殺鍾馗)  拼音:qì shā zhōng kuí
相传唐人钟馗考取状元,皇帝嫌其貌丑而不任用,钟馗愤而自刎。后以「气杀钟馗」比喻愤怒而脸色难看。如:「上司这般不合理的要求,真是气杀钟馗,简直逼我走人。」
《漢語大詞典》:十年窗下无人问(十年窗下無人問)
谓科举时代士人为考取功名,长期闭门苦读而不为世人所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南渡后,疆土狭隘,止 河南 、 陕西 ,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入仕……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岂不闻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信有之也。”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你为甚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只图一举成名天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