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发明(發明)  拼音:fā míng
1.用自己的精神识力创作前所未有的事物。《西游记》第一回:「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2.创造性的阐发前人不知的义理。《老残游记》第九回:「但是宋儒错会圣人意旨的地方,也是有的,然其发明正教的功德,亦不可及。」
3.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如:「他这项发明,引起科学界的注意。」
《漢語大詞典》:合要
核验;印证。左传·襄公十年:“使 王叔氏 与 伯舆 合要, 王叔氏 不能举其契。” 杨伯峻 注:“合要,谓前此两方相争之罪状、证辞等取而合之。”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欲使名臣良士,言行功实,传之不朽,为人子孙者,亦宜知父祖善状,合要显扬,使得见於国史,以称为人后嗣之义。”
《漢語大詞典》:印对(印對)
犹印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箇纯乎天理之心。”
分類:印证
《國語辭典》:心法  拼音:xīn fǎ
1.宋儒指传心养性的方法。宋。朱熹〈中庸章句。序〉:「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
2.禅宗称禅师不经由语言、文字的方式所授予弟子的佛法。唐。李华〈润州天乡寺故大德云禅师碑〉:「心法传示,为最上乘。」
3.佛教用语。将属于精神和心理层面的现象归为一类,称为「心法」。有时也专指眼、耳、鼻、舌、身、意的认识作用。
《國語辭典》:心印  拼音:xīn yìn
1.禅师所證悟的境界。《五灯会元。卷一七。黄龙悟心禅师》:「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
2.拆字术。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气韵非师》:「且如世之相押字之术,谓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
《國語辭典》:印可  拼音:yìn kě
佛教用语。佛教谓师父承认弟子对佛法的修学或体悟是正确的。《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弟子品第三》:「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宋。黄庭坚法安大师塔铭〉:「虽蒙天衣印可,犹栖法席数年。」
《漢語大詞典》:印心
佛家谓印证于心而顿悟。 宋 苏轼 《书〈楞伽经〉后》:“吾观 震旦 所有经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 明 宋濂 《新刻〈楞伽经〉序》:“卿言《楞伽》为 达摩氏 印心之经,朕取而閲之,信然。” 明 李贽 《复焦弱侯》:“非如 王先生 字字皆解脱门,既得者读之足以印心,未得者读之足以证入也。”
《國語辭典》:印合  拼音:yìn hé
印模、模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楔子》:「虫儿打街上过来,众人都道孙大郎与孙二似一个印合脱下来的。」
《漢語大詞典》:寤合
谓理解和印证。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以梦营求,孰若验事功之已试;以言寤合,孰若察志节之所安。”
《國語辭典》:心證  拼音:xīn zhèng
法律上指对当事人所提的物證,證人的證言,或关于證据之调查取舍,以及證据方法及其證明力,不受法定形式或方法的拘束,而由法院推事自由裁量。
《國語辭典》:实證(實證)  拼音:shí zhèng
1.中医通常指病邪亢盛。如急性热病高烧、口渴、烦躁、无汗、便秘、苔黄乾燥、胸腹胀满、脉实有力等,或体内机能障碍引起的气血郁结、水饮、停痰、食积等症状。也作「实症」。
2.由科学实验或实地观察来證明假设的真实性。
《漢語大詞典》:沩印禅(潙印禪)
沩山 灵祐禅师 印证之禅。 宋 沈辽 《奉陪颖叔和觉师》:“畴昔欲求法,初参潙印禪。”参见“ 潙仰宗 ”。
分類:禅师印证
《國語辭典》:沩仰宗(溈仰宗)  拼音:guī yǎng zōng
中国佛教禅宗的一派。因创始者是沩山灵祐和其弟子仰山慧寂,故称为「沩仰宗」。该派禅师教学的特色是在说法时,用手画一个圆圈,然后在圈中写一个字或画一个图案,来表示理事圆融,启发学者开悟。禅宗五家,以沩仰宗兴起最先,但衰亡也较早,于宋代即告衰微。
《漢語大詞典》:咨印(諮印)
商讨印证。 清 王夫之 《读〈李大崖先生墓志铭〉书后》:“无幽不抉,以相諮印。”
分類:商讨印证
《國語辭典》:心心相印  拼音:xīn xīn xiāng yìn
本指禅宗修行者,师徒间不须经由文字、言语的传达,即能相互契合,了悟禅理。见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比喻彼此心意互通。《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如今听了张金凤这话,正如水月镜花,心心相印,玉匙金锁,息息相通。」《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抚台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断无驳回之理。」
《漢語大詞典》:订印(訂印)
印证和订正。 明 徐渭 《白氏谱序》:“不两日,而 君亮 持此本来令序,方亦欲与 君亮 两相订印也,而 君亮 乃又纫连搭买马鞭北矣。”
分類:印证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