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4,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博雅
学博
博古
博得
博闻
博厚
博通
博洽
博浪
博施
博览
博大
博访
溥博
博极
《國語辭典》:博雅  拼音:bó yǎ
1.学识渊博,品行雅正。汉。孔安国〈书经序〉:「若好古博雅君子,与我同志,亦所不隐也。」《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序》:「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
2.书名。魏张揖所撰之广雅,因避隋炀帝杨广之讳,故改称为「博雅」。
《漢語大詞典》:学博(學博)
唐 制,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这人大是不同。不但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梦》:“ 苏州 蒋古愚 学博,秉鐸 潁 上,督课诸子甚严。”
《國語辭典》:博古  拼音:bó gǔ
1.通晓古代事物。汉。张衡〈西京赋〉:「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晋书。卷四五。列传。侯史光》:「光儒学博古,历官著绩,文笔奏议皆有条理。」
2.绘有古器物形状的中国画,或以古器物图形装饰的工艺品。如:「博古屏」、「博古瓶」、「博古画」。
《國語辭典》:博得  拼音:bó dé
取得、获得。如:「他的表演博得热烈的掌声。」《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将来到疆场,一刀一鎗,博得个封妻荫子,也不枉了一个青史留名。」
分類:博得取得
《國語辭典》:博闻(博聞)  拼音:bó wén
见闻广博。如:「想不到你先生如此博闻!」《后汉书。卷二七。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赵典》:「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
《漢語大詞典》:博厚
(1).广大深厚。礼记·中庸:“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 明 韩畕《荷兰使舶歌》:“但可嘆博厚,安能测深邃。” 清 方东树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侍郎( 方苞 )之文,静重博厚,极天下之物賾而无不持载。”
(2).宽宏朴厚。新唐书·崔汉衡传:“ 崔汉衡 , 博州 博平 人。沉懿博厚,善与人交。”
《漢語大詞典》:博通
(1).广泛地通晓。亦谓广具各种知识。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国有博通之士,则人主尊。” 宋 叶适 《惠州姜公墓志铭》:“二公博通古事。” 清 王士禛 居易录:“女子博通百家二氏(释道)之书,不仅诸经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 司马迁 继承 司马谈 家学,又博通古今经学。”
(2).高大挺直。 汉 陆贾 新语·资质:“﹝楩柟豫章﹞精捍直理,密緻博通,虫蝎不能穿,水湿不能伤。”
《國語辭典》:博洽  拼音:bó qià
学识通博。《后汉书。卷二七。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杜林》:「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卷五七。列传。沈约》:「而约以高才博洽,名亚董、迁,末迹为踬,亦凤德衰乎。」
《國語辭典》:博浪  拼音:bó làng
1.轻佻、风流。《金瓶梅》第二回:「把眼看那人,也有二十五、六年纪,生的十分博浪。」
2.放荡、放浪。《警世通言。卷三〇。金明池吴清逢爱爱》:「那儿子却是风流博浪的人,专要结识朋友,觅柳寻花。」
《國語辭典》:博浪沙  拼音:bó làng shā
地名。秦阳武故城之南,在今河南省阳武县东南。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秦始皇于此。
《漢語大詞典》:博施
普遍施与;多多给予。礼记·祭义:“博施备物,可谓不匱矣。”旧唐书·代宗纪:“故爱人之礼,先以博施;富国之源,必均节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真生:“蒙君博施,今以功德消罪。”
《國語辭典》:博览(博覽)  拼音:bó lǎn
广博阅览。如:「古代的圣哲主张读书要能博览、慎思、明辨。」《后汉书。卷四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应奉》:「劭字仲远。少笃学,博览多闻。」
《國語辭典》:博大  拼音:bó dà
广大。《管子。权修》:「土地博大,野不以无吏。」《楚辞。屈原。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
《漢語大詞典》:博访(博訪)
广泛地寻查访求。晋书·儒林传序:“傍求蠹简,博访遗书,创甲乙之科,擢贤良之举。”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臣博访前坟,远稽昔典。”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经》:“初建议者何人,后废格不行者又何人,当建与否,博访民间之论,一一修入。”
《國語辭典》:溥博  拼音:pǔ bó
广大周遍。《礼记。中庸》:「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分類:周遍广远
《漢語大詞典》:博极(博極)
犹言博通。谓遍览群书,知识渊博。 宋 王安石 《孙君墓碑》:“盖数年而具众经,后遂博极天下之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二:“今博极之士,罕能知其略者。” 清 薛福成 《庸庵笔记·桃花夫人示梦》:“某生因思 刘向 博极羣书,其言必有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