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连州(連州)
(1).一州又一州。《汉书·王莽传下》:“盗贼始发,其原甚微……朝廷忽略,不輒督责,遂至延曼连州。”
(2).州名。 隋 置州,以州西南有 黄连岭 而名。 唐 辖境相当今 广东省 连县 、 连南县 、 阳山县 等地。 元 升为路,寻复旧。 明 清 皆属 广州府 。1911年废,改本州为县,属 广东省 。 唐 韩愈 《送惠师》诗:“自来 连州 寺,曾未造城闉。” 清 宋翔凤《题〈宝庆图经形势疆域篇〉》诗之三:“八排在 连州 ,羣 傜 所巢穴。”
(3).州名。今 四川省 筠连县 一带。《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连州 ,县六: 当为 、 都寧 、 逻游 、 罗龙 、 加平 、 清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五·遵义府》:“ 筠连县 ,本 夜郎 属境, 唐 置羈縻 筠 连 二州,属 戎州都督府 。 宋 因之。 元 并为 筠连州 ,属 永寧路 。 明 初降州为县。”
(2).州名。 隋 置州,以州西南有 黄连岭 而名。 唐 辖境相当今 广东省 连县 、 连南县 、 阳山县 等地。 元 升为路,寻复旧。 明 清 皆属 广州府 。1911年废,改本州为县,属 广东省 。 唐 韩愈 《送惠师》诗:“自来 连州 寺,曾未造城闉。” 清 宋翔凤《题〈宝庆图经形势疆域篇〉》诗之三:“八排在 连州 ,羣 傜 所巢穴。”
(3).州名。今 四川省 筠连县 一带。《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连州 ,县六: 当为 、 都寧 、 逻游 、 罗龙 、 加平 、 清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五·遵义府》:“ 筠连县 ,本 夜郎 属境, 唐 置羈縻 筠 连 二州,属 戎州都督府 。 宋 因之。 元 并为 筠连州 ,属 永寧路 。 明 初降州为县。”
《漢語大詞典》:鼎门(鼎門)
(1).城门名。旧 洛阳 城东南有 鼎门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郟 ,山名, 鄏 ,地邑也。十年定鼎为王之东都,谓之新邑,是为王城。其城东南,名曰 鼎门 ,盖九鼎所从入也。”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蔼蔼 鼎门 外,澄澄 洛水 湾。”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桂开客花名 郑袖 ,入 洛 闻香 鼎门 口。”
(2).城门名。旧 丹阳 郡门。《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 张铣 注:“ 鼎门 , 丹阳 郡门也。”
(3).名门贵族。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鼎门疏照,穴岫翔辉。”
(2).城门名。旧 丹阳 郡门。《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 张铣 注:“ 鼎门 , 丹阳 郡门也。”
(3).名门贵族。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鼎门疏照,穴岫翔辉。”
《漢語大詞典》:定鼎门(定鼎門)
《漢語大詞典》:鼎门(鼎門)
(1).城门名。旧 洛阳 城东南有 鼎门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郟 ,山名, 鄏 ,地邑也。十年定鼎为王之东都,谓之新邑,是为王城。其城东南,名曰 鼎门 ,盖九鼎所从入也。”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蔼蔼 鼎门 外,澄澄 洛水 湾。”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桂开客花名 郑袖 ,入 洛 闻香 鼎门 口。”
(2).城门名。旧 丹阳 郡门。《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 张铣 注:“ 鼎门 , 丹阳 郡门也。”
(3).名门贵族。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鼎门疏照,穴岫翔辉。”
(2).城门名。旧 丹阳 郡门。《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 张铣 注:“ 鼎门 , 丹阳 郡门也。”
(3).名门贵族。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鼎门疏照,穴岫翔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