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2,分219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十连
七十二
十不
十霜
十辈
十城
十石
十地
十首
十雨
十郡
十稔
十上
十全
十国
《漢語大詞典》:十连(十連)
(1).犹言十个州郡。十,约数。 唐 刘禹锡 《代谢濠泗两州割属淮南表》:“臣谬承宠光,作镇 淮 海 ,位均九伯,权总十连。”
(2).泛指州郡地方长官。旧唐书·哀帝纪论:“五侯九伯,无非问鼎之徒;四岳十连,皆畜无君之迹。”
《漢語大詞典》:七十二
古以为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亦用以表示数量多。史记·封禅书:“古者封 泰山 禪 梁父 者七十二家,而 夷吾 所记者十有二焉。”《玉台新咏·古乐府诗〈相逢狭路间〉》:“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唐 李白 《梁甫吟》:“东下 齐 城七十二,指挥 楚 汉 如旋蓬。” 清 魏源 《三湘棹歌·蒸湘》:“水复山重行未尽,压来七十二峰影。”
《漢語大詞典》:十不
宋史·选举志一:“是年,诸州所荐士数益多,乃约 周 显德 之制,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此谓考官于经义不通的试卷上批一“不”字,积批语之数,而有“十不”、“九不”的说法。
《骈字类编》:十霜
唐 贾岛 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漢語大詞典》:十辈(十輩)
(1).从事同一或同类事务的前后十人。十,约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吾不用公言,以困 平城 。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 宋 黄庭坚 《次韵谢黄老送墨竹十二韵》:“古今作生竹,能者未十辈。”
(2).指同类的十物。 宋 杨万里 《谢唐德明惠笋》诗:“高人爱笋如爱玉,忍口不餐要添竹。云何又遣十辈来,昏花两眼为渠开。”
《骈字类编》:十城
战国策见五城下易又燕文公时秦惠王以女为燕太子妇文公卒 王立齐宣王因燕丧攻之取十城武安君苏秦为燕说齐王曰今燕虽弱小强秦之少婿也王利其十城而深与强秦为仇此食乌喙之类也君史记张耳陈馀传行收兵得数万人号武臣为武信 下赵十城 释真观与徐仆射书必望十城之宝或出荆山百步之中时逢芳草伤班固西都赋辱十城之虚寿奄咸阳以取隽 庾信 王司徒褒诗名高六国共价重十城连三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通班 殿邃徙部十城兼
《骈字类编》:十石
史记武帝纪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传汉书沟洫志诚即得水可令亩十石
又平当 当病笃上书乞骸骨上报曰朕选于众以君为相视事日寡辅政未久阴阳不调冬无大雪旱气为灾朕之不德何必君罪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归关内侯爵邑使尚书令谭赐君养牛一上尊酒十石君其勉致医药以自持 齐书武帝纪孝悌力田详授爵位孤老贫穷赐榖十石也论衡夫一石之重一人挈之十石以上二人不能举
《國語辭典》:十地  拼音:shí dì
佛教用语:(1)依菩萨證悟的层次而分的十种境界。即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佛说十地经》卷一:「唯诸佛子,我不见有诸佛国界,彼中如来不叹说此菩萨十地者。」《西游记》第八回:「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也称为「菩萨地」。(2)菩萨十地中的第十地,仅次于佛果的境界。唐。高宗〈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骈字类编》:十首
唐 白居易 见尹公亮新诗偶赠绝句 袖里新诗十首馀,吟看句句是琼琚。
分类:十首
《骈字类编》:十雨
论衡见十日下舒盛均真龙对扶云则十雨时濡衔照则三光递 范纯仁喜雪赋见五风下和凝宫词见五风下下王炎丰年谣见五风
《骈字类编》:十郡
唐 杜甫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骈字类编》:十稔
唐 白居易 劝酒 不逾十稔居台衡,门前车马纷纵横。
宋 楼钥 送王木叔推官分韵得锦字 与君幸瓜葛,心交今十稔。
《漢語大詞典》:十上
谓多次上书言事。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始将连横説 秦惠王 ……説 秦王 书十上而説不行。”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虽文闕三冬,而书劳十上。”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 唐 贾岛 《即事》诗:“自嗟怜十上,谁肯待三徵。”
分類:上书言事
《國語辭典》:十全  拼音:shí quán
1.比喻完美无缺憾。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早是我来的早,若来的迟呵,一阵风吹了这脚迹儿去,怎能勾见小姐生的十全也呵。」《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是必要拣个十全毫无嫌鄙的女婿来嫁他,等他名成利遂,老夫妇靠他终身。」
2.比喻很有把握。《资治通鉴。卷八一。晋纪三。武帝太康元年》:「今乘此渡江,十全必克,何疑何虑而淹留不进!」
《國語辭典》:十国(十國)  拼音:shí guó
(西元902~979)唐朝灭亡后至宋朝建立前,与北方五代同时并存的十个国家。参见「五代十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