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卷 → 捲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海国图志(海国图志)  拼音:hǎi guó tú zhì
书名。清魏源撰,初成五十卷,续增十卷,后增为一百卷。介绍西洋史地、技艺、宗教、物产,倡导筹海防洋之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影响清末变法运动者颇钜。
《国语辞典》:花庵词选(花庵词选)  拼音:huā ān cí xuǎn
书名。宋朝黄升编,二十卷。前十卷称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起自唐朝李白,终至北宋王昴。末附方外、闺秀词各一卷;后十卷称为「中兴以来绝妙词选」,选录南宋人作品。本书择取严谨,所附之词人小传及评语,皆有可观。
《国语辞典》:韩诗外传(韩诗外传)  拼音:hán shī wài zhuàn
书名。西汉韩婴撰,十卷。婴推诗人之意,作内外传;内传久佚,今存外传。其书杂引古事古语,而證之以诗,非注释《诗经》之作。
《国语辞典》:风俗通义(风俗通义)  拼音:fēng sú tōng yì
书名。东汉应劭撰。原书有二十三卷,今存十卷,附录一卷,其书考论典礼类白虎通义,纠正流俗类论衡。
《国语辞典》:旧五代史(旧五代史)  拼音:jiù wǔ dài shǐ
书名。宋朝薛居正等奉敕编撰,一百五十卷,为二十四史之一。据五代实录和范质的五代通录等资料编写而成,首尾完备,事实详尽,其中纪六十一卷、志十二卷、传七十七卷。为别于欧阳修所编写的《新五代史》,改称为《旧五代史》。
《国语辞典》:冷斋夜话(冷斋夜话)  拼音:lěng zhāi yè huà
书名。宋代释惠洪撰,十卷。主要论诗,间亦杂记传闻琐事。论诗多引苏轼、黄庭坚等人论点,引黄庭坚语尤多;记事则杂有假托伪造之迹。四库全书列在子部杂家类。
《国语辞典》:孔子家语(孔子家语)  拼音:kǒng zǐ jiā yǔ
书名。《汉书艺文志》著录二十七卷,《四库总目子部》著录十卷,魏王肃注。其名虽见于《汉志》,而书则久佚,今本盖王肃所依托,割裂诸书所载孔子逸事而成。简称为「家语」。
《国语辞典》:经传释词(经传释词)  拼音:jīng zhuàn shì cí
书名。清王引之撰,十卷。广泛蒐集经籍及周、秦、西汉书中的助词虚字共一百六十个,分字编次,详述意义及用法,是研究训诂、文法的重要著作。后清孙经世所著《经传释词补》与《再补》,吴昌莹著的《经词衍释》,均有补充说明。
《国语辞典》:金石萃编(金石萃编)  拼音:jīn shí cuì biān
书名。清朝王昶撰,一百六十卷。收录三代至辽金的金石文字凡一千五百馀种,各以时代先后为次摹写全文,间加训释,并详录碑额、碑阴、题识,又附载诸家题跋,加以案语,是金石学中最赅博的书。
《国语辞典》:三藏法师传(三藏法师传)  拼音:sān zàng fǎ shī zhuàn
书名。全称为「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慧立撰,彦悰笺,十卷。记述玄奘法师一生的事迹。也称为「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慈恩传」。
《国语辞典》:历代名画记(历代名画记)  拼音:lì dài míng huà jì
书名。唐张彦远撰,十卷。前三卷通论画学,并谈及用笔、鉴识、跋尾等理论;后七卷则述历代画家传略轶事。是中国古代画史要籍。
《国语辞典》:名臣言行录(名臣言行录)  拼音:míng chén yán xìng lù
书名。宋朱熹撰,前集十卷,收录宋初至英宗五朝名臣六十五人;后集十四卷,收录英宗至徽宗三朝名臣四十二人。后李幼武补作续集八卷、别集二十六卷,记南宋诸臣言行,外集十七卷,记讲学诸子的言行,合刻为一书。
《国语辞典》:宝晋斋法帖(宝晋斋法帖)  拼音:bǎo jìn zhāi fǎ tiè
南宋曹之格所摹刻的汇刻丛帖,十卷。北宋米芾获得晋朝王羲之《王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及谢安《八月五日帖》墨迹,因而名其斋为「宝晋」。崇宁三年(西元1104)米芾担任无为军知州(今安徽无为)时,曾将三种书法刻于石上,后遭兵火损坏,幸经无为守葛祐之翻刻,而与残石同列官舍。至曹之格任无为通判时,又重行摹刻,并增入家藏《晋帖》及米芾书多种。到咸淳四年(西元1268)刻成,标题为「宝晋斋法帖」。今传本已非原面目了。
《国语辞典》:武林旧事(武林旧事)  拼音:wǔ lín jiù shì
书名。宋周密撰,十卷。于宋亡之后,追述轶闻,以词华典赡著称。
《国语辞典》:吴越春秋(吴越春秋)  拼音:wú yuè chūn qiū
书名。汉赵晔撰,十卷,梁天祜注。叙述春秋时吴越二国攻战事。文辞丰蔚,颇类小说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