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金兽(金獸)
《漢語大詞典》:石留
(1).见“ 石溜 ”。
(2).见“ 石榴 ”。
(3).乐府鼓吹曲, 汉 短箫铙歌十八曲之一。《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 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 汉 鼓吹鐃歌……十八曰《石留》。”
(2).见“ 石榴 ”。
(3).乐府鼓吹曲, 汉 短箫铙歌十八曲之一。《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 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 汉 鼓吹鐃歌……十八曰《石留》。”
《漢語大詞典》:石溜(石霤)
(1).亦作“ 石留 ”。指贫瘠多石之地。《战国策·韩策一》:“ 成皋 ,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 晋 左思 《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二:“石留,言大地多石,如人之有留结也。”
(2).亦作“ 石霤 ”。岩石间的水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北坎室上,有微涓石溜,丰周瓢饮,似是栖游隐学之所。” 唐 王维 《栾家濑》诗:“颯颯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宋 苏辙 《万杉寺》诗:“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遶寺开。”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泛月》:“试听殿铃隐隐,石溜潺潺,总把游情逗。” 闻一多 《祈祷》诗:“谁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 的石霤还滴着忍耐, 大江 黄河 又流着和谐?”
(2).亦作“ 石霤 ”。岩石间的水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北坎室上,有微涓石溜,丰周瓢饮,似是栖游隐学之所。” 唐 王维 《栾家濑》诗:“颯颯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宋 苏辙 《万杉寺》诗:“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遶寺开。”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泛月》:“试听殿铃隐隐,石溜潺潺,总把游情逗。” 闻一多 《祈祷》诗:“谁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 的石霤还滴着忍耐, 大江 黄河 又流着和谐?”
《國語辭典》:六体(六體) 拼音:liù tǐ
1.书经的六种文体。指典、谟、训、诰、誓、命。
2.易经的六爻。《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3.人的头、身、四肢。《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翼奉》:「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六体。」
4.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卷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也称为「六书」。
5.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 六体书论:「臣谨进怀瑰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真行草,合成六体。」
6.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书。」唐。贾公彦。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也称为「六书」。
2.易经的六爻。《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3.人的头、身、四肢。《汉书。卷七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翼奉》:「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六体。」
4.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卷三○。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也称为「六书」。
5.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 六体书论:「臣谨进怀瑰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真行草,合成六体。」
6.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书。」唐。贾公彦。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也称为「六书」。
《国语辞典》:再生缘(再生缘) 拼音:zài shēng yuán
1.杂剧名。明人撰,题蘅芜室主人编。演汉武帝与宠妃李夫人故事。李夫人病殁,武帝以玉钩殉葬;因思念遂使李少君作法,与鬼魂相见,告知十五年后转世为河间女子;后果得河间陈女,双手拳曲不开,武帝亲张之,中有殉葬玉钩,知是李夫人后身,于是再续前缘。
2.弹词名。清代陈端生撰,二十卷。自十八卷始由梁德绳续成,今本为清代侯芝所改编。演孟士元女丽君,因许配元帅皇甫敬之子少华,遭国舅刘奎璧因妒愤而陷害皇甫全家。而丽君女扮男装,中状元,升任右相,入赘为左相梁鉴之婿;少华改名少甫,中武状元,因功封王,娶奎璧妹为妻。时丽君乔装被夫、父察识破,然始终不相认;皇帝亦探明此事,欲纳为妃,遭拒,怒将问斩,赖太后维护,方与少华团圆。
3.隔世再聚的缘分。如:「再生缘是传统的浪漫遐想,很难加以验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今生缘已断,愿结再生缘!」
2.弹词名。清代陈端生撰,二十卷。自十八卷始由梁德绳续成,今本为清代侯芝所改编。演孟士元女丽君,因许配元帅皇甫敬之子少华,遭国舅刘奎璧因妒愤而陷害皇甫全家。而丽君女扮男装,中状元,升任右相,入赘为左相梁鉴之婿;少华改名少甫,中武状元,因功封王,娶奎璧妹为妻。时丽君乔装被夫、父察识破,然始终不相认;皇帝亦探明此事,欲纳为妃,遭拒,怒将问斩,赖太后维护,方与少华团圆。
3.隔世再聚的缘分。如:「再生缘是传统的浪漫遐想,很难加以验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今生缘已断,愿结再生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