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42,分110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北客
北伐
北平
北顾
北京
北枝
北里
北虏
水北
北道
北苑
北行
北郊
北朝
渭北
《骈字类编》:北客
唐 薛能 行次灵龛驿寄西蜀尚书 北客推车指蜀门,乾阳知已近临坤。
《國語辭典》:北伐  拼音:běi fā
1.向北方用兵。《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寡人北伐山戎。」
2.民国十五年,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军阀,至十七年统一全国,史称为「北伐」。如:「北伐时期,军民一心,国民革命军终于获得胜利。」
《漢語大詞典》:北平
北京市 旧称。详“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北京市
简称 京 。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都,中央直辖市。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在 华北平原 北端,当 东北 和 华北 等地区联系的枢纽。古代称 蓟 , 春秋 、 战国 时为 燕 国都。 秦 汉 为 右北平郡 地, 晋 隋 为 北平郡 地, 唐 属 河北道 。 辽 以为陪都,改称 南京 ,亦称 燕京 。 金 正式建都于此,称 中都 。 元 称 大都 。 明 清 称 京师 ,通称 北京 。 民国 初年亦都于此,1928年改为 北平市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建为首都,改设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北顾(北顧)
(1).顾望北方。楚辞·刘向〈九叹·忧苦〉:“菀彼青青,泣如頽兮;留思北顾,涕渐渐兮。” 王逸 注:“言己所以留精思,常北顾而视 郢都 。”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惠训不倦,视人如伤。乃眷北顾,辞禄 延熹 。”
(2).山名。即 北固山 。 南朝 梁武帝 《登北顾楼》诗:“ 南城 连地险, 北顾 临水侧。”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六“ 丹阳 北固 是 吴 关,画出楼臺云水间” 王琦 注引建康实录:“ 梁武帝 幸 京口 ,登 北固楼 ,改名 北顾 。”参见“ 北固 ”。
《漢語大詞典》:北固
山名。固,也写作“顾”。在今 江苏省 镇江市 东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临江,形势险要,故称“北固”。 南朝 梁武帝 曾登此山,谓可为 京口 壮观,改曰“北顾”。参阅世说新语·言语“ 荀中郎 在 京口 ,登 北 固 望海云” 刘孝标 注引《南徐州记》南史·临川静忠王宏传。 元 萨都剌 《偕曹克明登北固楼》诗:“ 江南 三月万花柳, 北固山 头一回首,东风吹緑 扬子江 ,灧灧红波泻春酒。”
《漢語大詞典》:北京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莅南服也。”
(2).指 京口 。在今 江苏 镇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发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餘载,虽云密邇,瞻途莫从。”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东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迁都 洛阳 ,因称旧都 平城 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晋源镇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晋 、 汉 都发祥于此,因谓之 北京 。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刘崇 为 北京 留守。”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县 。因 宋真宗 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为 北京 。”
(6). 金 天眷 元年改 辽 上京 临潢府 为 北京 。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波罗城 。见金史·熙宗纪
(7). 金 贞元 元年迁新都于 中都 大兴府 (今 北京市 ),以旧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称 北京 。故址即今 内蒙古 宁城县 西北 大明城 。见金史·海陵纪
(8). 明 初指 开封府 。即今 河南 开封市 。明史·太祖纪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应天 为 南京 , 开封 为 北京 。”
(9). 明 永乐元年 , 成祖 将他做 燕王 时的封地 北平府 改为 顺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乐 十九年,自 应天 (今 江苏 南京市 )迁都 顺天 ,改 北京 为 京师 。 洪熙 元年,拟还都 应天 ,复改 京师 为 北京 。 正统 六年,定 北京 为国都,又改称 京师 。历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 明 永乐 以后都称 北京 。参见“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北京市
简称 京 。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都,中央直辖市。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在 华北平原 北端,当 东北 和 华北 等地区联系的枢纽。古代称 蓟 , 春秋 、 战国 时为 燕 国都。 秦 汉 为 右北平郡 地, 晋 隋 为 北平郡 地, 唐 属 河北道 。 辽 以为陪都,改称 南京 ,亦称 燕京 。 金 正式建都于此,称 中都 。 元 称 大都 。 明 清 称 京师 ,通称 北京 。 民国 初年亦都于此,1928年改为 北平市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建为首都,改设 北京市 。
《骈字类编》:北枝
唐 贯休 闲居拟齐梁四首 其四 南枝复北枝,玉露沾毛衣。
金 李俊民 香梅二首 其一 祇为怕愁贪睡后,返魂才向北枝开。
《國語辭典》:北里  拼音:běi lǐ
1.泛指北边的村里。如:「咱家镇上亲戚多,北里有堂伯,南城有表姑。」唐。李贺〈箜篌引〉:「北里有贤兄,东邻有小姑。」
2.唐代长安妓女集居在北门平康里内,后来就以北里为妓院的代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轻性命天伦遭惨变,豁眼界北里试嬉游。」
《漢語大詞典》:北虏(北虜)
古代对北方 匈奴 等少数民族的蔑称。后汉书·袁安传:“ 宪 日矜己功,欲结恩北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北方沙漠之外,不知还有海否?若果有之,则中国与北虏亦在海中矣。”清史稿·阿哈出传:“復勅戒 李满住 等毋为北虏诱。”
《骈字类编》:水北
唐 王建 题江台驿 水北金台路,年年行客稀。
唐 鲍溶 上阳宫月 水北宫城夜柝严,宫西新月影纤纤。
宋 周必大 刘仙才仲子俊示其父醉庵诗集索鄙句 久羡山人居水北,今知诗社续江西。
宋 叶适 题柳山人壁二首 其一 水北柳六一,家传掷卦灵。
分类:水北
《漢語大詞典》:北道
(1).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对 西域 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据汉书·西域传,自 玉门关 和 阳关 以西,大体经今 新疆 中部 天山山脉 和 塔里木河 之间的通道西行,在 疏勒 以西越过 葱岭 ,通往今 中亚 各地。据隋书·裴矩传,自 敦煌 取道 伊吾 ,大体经今 新疆 天山山脉 以北和 伊犁河 流域的通道西行,通往今 中亚 和 西亚 。另据 唐 道宣 释迦方志卷上,还有一条自 伊州 经今 天山山脉 和 塔里木河 之间的通道西行,越过 凌山 ,通往今 中亚 各地的路线。 玄奘 赴 印 时,即取此线。
(2).泛指向北方的道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杭州 周汾 ,字 蓉衣 ,《咏春柳》云:‘ 西湖 送我离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
《漢語大詞典》:北苑
(1).宫廷北面的皇室园林。北史·魏明元帝纪:“癸丑,穿鱼池於北苑。” 唐 卢纶 《春词》:“北苑罗裙带,尘衢锦绣鞋。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 李氏 集有翰林学士 陈乔 作《北苑侍宴赋诗序》曰:‘北苑,皇居之胜概也。掩映丹闕,縈迴緑波,珍禽奇兽充其中,修竹茂林森其后。’”
(2).泛称皇室园林。 宋 苏轼 《次韵王晋卿奉诏押高丽宴射》:“北苑传呼陛楯郎,东夷初识令君香。”按,此指 北宋 的南御苑-- 玉津园 ,在 汴京 ( 开封 ) 南薰门 外。
(3).指 南唐 画家 董源 。 董源 曾官北苑使,世称 董北苑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 江南 中主 时,有北苑使 董源 善画,尤工秋嵐远景,多写 江南 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 北苑 画小树,不先作树枝及根,但以笔点成形。” 清 曹寅 《送程正路之黄陂丞》诗:“画家遵 北苑 ,墨法秘 南唐 ,二者能兼得,茅斋竟夕香。”
(4). 宋 代名茶产地。 宋 熊蕃 宣和北苑贡茶录:“ 五代 之季, 建 属 南唐 ,岁率诸县民采茶 北苑 。”按, 建 , 建州 ,今 福建 建瓯县 。 宋 赵汝砺 《北苑别录》:“厥今,茶自 北苑 上者,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也。”参见“ 北苑茶 ”。
(5).见“ 北苑茶 ”。
《國語辭典》:北苑茶  拼音:běi yuàn chá
五代南唐禁苑设有北苑使,善制茶,称为「北苑茶」。后来福建凤凰山所产的茶,也称为「北苑茶」。宋。蔡襄《茶录上篇。味》:「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
《骈字类编》:北行
宋书天文志景元三年十一月壬寅彗星见亢色白长五丈转北行积四十五日灭
又天竺迦毗黎国传慧琳均善论道在无欲而以有欲要之北行求郢西征索越方长迷于幽都永谬滞于昧谷辽辽闽楚其可见乎出魏书失韦国传失韦国在勿吉国北去洛六千里路 和龙北千馀里入契丹国又北行十日至啜水又北行三日有盖水又北行三日有犊了山其山高大周回三百馀里又北行三日有大水名屈利又北行三日至刃水又北行五日到其国龙又勿吉国传勿吉国在高句丽北去洛五千里自和 北二百馀里有善玉山山北行十三日至祈黎山又北行七日至如洛瑰水水广里馀又北行十五日至太鲁水又东北行十八日到其国九北史室韦国传南室韦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韦分为 部落
又西域传见西行下 吕览二子北行至首阳之下而饿焉悲易林三龙北行道逄六狼莫宿中泽为祸所伤
又 鸣北行失其长兄 云笈七签太上大道君次乘四景之舆驾五素青云摄元微黑帝名齐元旋俱北行诣□摩坦娄于医天见玉清七静道生受沓曜旋根隐符
分类:北行
《漢語大詞典》:北郊
(1).城北郊区。周礼·天官·内宰:“中春,詔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一:“贼将 张晊 屯於北郊, 秦贤 屯於 版桥 ,各有众数万。” 秦牧 《古战场春晓》:“在一九六一年春天降临之前,我来到 广州 北郊的 三元里 高地上盘桓。”
(2).古代帝王郊祀的处所之一。 周 制在北门外六里处, 汉 制在北门外四里。夏至日于此以祭地,冬至日于此以迎冬。吕氏春秋·孟冬:“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 高诱 注:“六里之郊。”汉书·郊祀志下:“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祭天於南郊,就阳之义也;瘞地於北郊,即阴之象也。”后汉书·祭祀志中:“北郊在 雒阳 城北四里,为方坛,四陛。” 北魏 刘芳 《郊坛疏》:“《孟冬令》云‘其数六’,又云‘迎冬於北郊’。 卢植 云:‘北郊,六里郊也。’ 贾逵 云:‘北郊,水帝 顓頊 ,六里。’……此又北郊六里之审据也。”
《國語辭典》:北朝  拼音:běi cháo
1.泛指北方的王朝。如晋人对契丹、宋人对辽金之称。《新五代史。卷一七。晋家人传。高祖皇后李氏》:「昔先帝起太原时,欲择一子留守,谋之北朝皇帝。」
2.(西元386~577)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灭北周为止,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史称为「北朝」。
《國語辭典》:南北朝  拼音:nán běi cháo
(西元420~589)东晋以后,宋、齐、梁、陈四朝先后于南方建立政权,是为南朝。后汉、东西魏、北齐、北周于北方建立政权,是为北朝。南北分裂百馀年,至隋篡周灭陈,方告统一。
《骈字类编》:渭北
唐 沈佺期 杂诗三首 其二 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唐 岑参 河西春暮忆秦中 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