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42,分11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南辕北辙
援北斗(又作:攀北斗酌天浆 酌酒援北斗)
萧关北上
新声北里
燕南赵北
阳虎北辕适楚
张南周北
词典
南北
西北
北风
北斗
河北
北山
北海
北望

《战国策》卷二十五〈魏策四·魏王欲攻邯郸〉~907~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典故
援北斗
 
攀北斗酌天浆
 
酌酒援北斗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东君〉~74~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兮既明。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佪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 縆瑟兮交鼓,箫钟兮瑶,鸣●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典故
萧关北上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汉书》卷六《武帝纪》
(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代而还,幸河东。

例句

萧关迷北上,沧海欲东巡。 杜甫 伤春五首之四

典故
新声北里


《史记》卷三〈殷本纪〉~05~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花间集·叙》
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

《后汉书》卷七十三〈公孙瓒列传〉~2362~
是岁,瓒破禽刘虞,尽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前此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以为易地当之,遂徙镇焉。乃盛修营垒,楼观数十,临易河,通辽海。唐·李贤注:「瓒所居易京故城在今幽州归义县南十八里。」
《全唐诗》卷五百五十五〈送董邵南序〉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彊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典故
阳虎北辕适楚

相关人物
阳虎


《淮南子》卷十八《人间训》
「阳虎为乱于鲁,鲁君令人闭城门而捕之,得者有重赏,失者有重罪。……门者止之曰:『天下探之不穷,我将出子。』阳虎因赴围而逐,扬剑提戈而走。门者出之,顾反取其出之者,以戈推之,攘袪薄腋。出之者怨之曰:『我非故与子反也,为之蒙死被罪,而乃反伤我。宜矣其有此难也!』鲁君闻阳虎失,大怒,问所出之门,使有司拘之,以为伤者受大赏,而不伤者被重罪。此所谓害之而反利者也。」

例句

乐生东去终居赵,阳虎北辕翻适楚。 李端 杂歌

典故
张南周北

相关人物
周颙
 
张融


《南史》卷三十九〈刘勉列传·(刘悛弟)刘绘〉
永明末,都下人士盛为文章谈义,皆凑竟陵西邸,绘为后进领袖。时张融以言辞辩捷,周颙弥为清绮,而绘音采赡丽,雅有风则。时人为之语曰:「三人共宅夹清漳,张南周北刘中央。」言其处二人间也。
《國語辭典》:南北  拼音:nán běi
1.南边与北边。《文选。左思。吴都赋》:「东西胶葛,南北峥嵘。」《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东西南北,驰骛往来。」
2.从南到北。指距离而言。如:「这区域南北长有十公里。」
3.道理。《金瓶梅》第六九回:「你老人家早出来就说句话,恁有南北的话儿,俺每也不恁急的要不的。」
4.(歇后语)不是东西。既是南北当然就不是东西。而不是东西本为讥讽他人的言语,借用为骂人的话。如:「你竟敢做出这样的事来,真是个南北──不是东西。」
5.男子。明。方以志《通雅。卷一九。称谓》:「称男子曰『南北』,犹称物为『东西』也。」
《國語辭典》:南北学(南北學)  拼音:nán běi xué
晋代至隋唐时期经学的分派。有南北二派:南学以王肃、王弼、杜预等人之学说为宗,主张推引古学;北学以郑玄、服虔等人为主,主张兼采古今。唐代学者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兼采南北二学,南北学遂合而为一。
《國語辭典》:西北  拼音:xī běi
1.方位名。介于西方及北方之间。《文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文选。范云。赠张徐州稷》:「寄书云间鹰,为我西北飞。」
2.泛指大陆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
《國語辭典》:北风(北風)  拼音:běi fēng
1.北方吹来的风。一般指寒风。《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三国演义》第五九回:「是夜北风大作,操尽驱兵士担土泼水;为无盛水之具,作缣囊盛水浇之,随筑随冻。」
2.《诗经。邶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北风,刺虐也。」首章二句为:「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國語辭典》:北斗  拼音:běi dǒu
1.星名的合称。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称为「北斗」。唐。杜甫〈寄韩谏议〉诗:「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骐驎翳凤皇。」《三国演义》第三四回:「甘夫人尝夜梦仰吞北斗,因而怀孕,故乳名阿斗。」参见「北斗七星」条。
2.比喻为众人所崇仰的人。如:「你老人家为泰山北斗,何人不尊?何人不敬?」
《國語辭典》:河北  拼音:hé běi
1.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淮南子。齐俗》:「江南、河北,不能易其指,驰骛千里,不能易其处。」《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陈琳诗》:「董氏沦关西,袁家拥河北。」
2.省名。位于大陆地区东部。参见「河北省」条。
《國語辭典》:北山  拼音:běi shān
1.北面的山。《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2.钟山的别名。参见「钟山」条。
3.北邙山的别名。参见「北邙山」条。
4.八公山的别名。参见「八公山」条。
5.《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北山,大夫刺幽王也。」或以为劳于王事而不得养其父母者所作的诗。首章二句为:「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國語辭典》:北海  拼音:běi hǎi
1.神话、小说中想像的北方大海。《西游记》第二回:「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
2.泛指北方最远之地。《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3.海洋名:(1)在欧洲西北与不列颠岛之间,是世界著名渔场,盛产石油和天然气,是英国主要油田所在。(2)渤海的别名。参见「渤海」条。
4.贝加尔湖的别名。参见「贝加尔湖」条。
5.北京三海之一。参见「三海」条。
《国语辞典》:北望  拼音:běi wàng
1.向北望。《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六》:「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文选。江淹。杂体诗。刘太尉》:「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
2.诗名。宋陆游六十四岁时于山阴所写。七言绝句。全诗:「北望中原泪满巾,黄旗空想渡河津,丈夫穷死由来事,要是江南有此人。」表现出爱国诗人悲天悯人的胸怀。
《國語辭典》:南辕北辙(南轅北轍)  拼音:nán yuán běi chè
从太行山去楚国,本应驾车向南,但车夫却向北行,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典出《战国策。魏策四》。比喻行动和目的彼此背道而驰。如:「这个结果与原先计画,简直是南辕北辙,相差太远了!」也作「北辙南辕」、「北辕适楚」。
《漢語大詞典》:燕南赵北(燕南趙北)
泛指 黄河 以北地区。 唐 杨炯 《唐赠荆州刺史成公神道碑》:“以某年月日,归葬於某原。 碣石 、 恒山 , 燕 南 赵 北,礼仪光被,宗族相临。” 宋 苏轼 《定州到任谢执政启》:“ 燕 南 赵 北,昔称谋帅之难;尺短寸长,今以乏人而授。” 宋 陆游 《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诗:“ 太行 之下吹虏尘, 燕 南 赵 北空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