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老倭瓜  拼音:lǎo wō guā
北平方言。指南瓜。
《国语辞典》:老腌瓜(老腌瓜)  拼音:lǎo yān guā
北平方言。指菜瓜。
《国语辞典》:来事儿(来事儿)  拼音:lái shì ér
北平方言。指献殷勤,专做一些讨人喜欢的事。如:「小陈很伶俐,很会来事儿。」
《国语辞典》:下床气(下床气)  拼音:xià chuáng qì
北平方言。指因睡眠不足而情绪不佳,容易动怒。如:「真受不了他的下床气!以后再也不要去叫他起床了!」
《国语辞典》:崴拉骨  拼音:wēi lā gǔ
北平方言。指走路时脚向外倾斜的人。
《国语辞典》:文艺节(文艺节)  拼音:wén yì jié
民国八年五月四日,北平各大学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巴黎和会擅将德国在华权利转让予日本。此一爱国运动,后演变为新文化运动。二十八年,国民政府采纳中国青年联合会建议,将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三十三年又改依中国文艺协会建议,将五月四日定为文艺节,另订青年节为三月二十九日。三十九年五月四日中国文艺协会成立时,正式呈请政府核定是日为「文艺节」。
《国语辞典》:窝眍眼(窝眍眼)  拼音:wō kou yǎn
北平、河北方言。指眼睑深陷的眼睛。
《国语辞典》:杨显之(杨显之)  拼音:yáng xiǎn zhī
人名。生卒年不详。元朝大都(今北平市)人。生平无考。工曲,与关汉卿为莫逆交,凡有所作,必相切磋。著有杂剧八种,今存《潇湘夜雨》、《酷寒亭》二种。
《国语辞典》:一道汤(一道汤)  拼音:yī dào tāng
北平方言。指品德、为人不相上下。通常含有贬损的意思。如:「那两个人是一道汤,谁也好不到那儿去。」
《国语辞典》:熏鱼儿(熏鱼儿)  拼音:xūn yú ér
泛指熏制的猪头肉及脏腑,为北平特有的食品。
《国语辞典》:沙其马(沙其马)  拼音:shā qi mǎ
北平一种满洲点心。将细面条油炸,并以蜜及奶油黏合,再切成长方条块,味道甜美。也译作「萨其马」。
《国语辞典》:上洞人  拼音:shàng dòng rén
旧石器时代晚期华北的化石人。出土于北平西南周口店北京人洞穴南面的山顶上,距今约两万年前。从发现的三具完整头骨研究,他们实具有三种不同现代人种的特徵,即原始蒙古人种、爱斯基摩人和美拉尼西亚人。装饰品甚为丰富,有制作精巧的穿孔小石珠、钻孔小砾石和大量穿孔的兽牙等。
《国语辞典》:三七儿(三七儿)  拼音:sān qī ér
北平方言。指閒言閒语、风言风语。
《国语辞典》:齐铁恨(齐铁恨)  拼音:qí tiě hèn
人名。(西元1892~1977)北平香山人,清高等筹边学校毕业,是台湾推行国语运动的先驱。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委员及常务委员、国语日报社常务董事、国立台湾大学及师范大学教授等职。
《国语辞典》:软底子(软底子)  拼音:ruǎn dǐ zi
北平方言。指不光彩的旧经历。如:「过去的软底子是他沉重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