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煤山  拼音:méi shān
山名。在北平市神武门外,明思宗崇祯殉国于此。也称为「景山」、「万岁山」。
《国语辞典》:卢沟桥(卢沟桥)  拼音:lú gōu qiáo
北平市最古老的石砌连拱桥。位于北平市西南八公里处,跨永定河上,建于西元一一八七年,清时曾重修。桥长二百六十六公尺,有十一孔石拱,两边一百四十根石栏柱头,雕有四百八十五个石狮子,姿态各殊,栩栩生动。
《国语辞典》:崇文门(崇文门)  拼音:chóng wén mén
位于北平市的城门。明代称为「海岱门」。在内城的南左侧,为内外城交通的要冲。也称为「哈德门」。
《国语辞典》:王实甫(王实甫)  拼音:wáng shí fǔ
人名。名德信,生卒年不详,元大都(今北平市)人。工乐府,所著《西厢记》,世推为北曲第一,又有《丽春堂诸杂剧十四种》。
《国语辞典》:平汉铁路(平汉铁路)  拼音:píng hàn tiě lù
自北平市经河南省郑县至湖北省汉口市的铁路,长一二一三公里。旧名京汉铁路,现大陆将本线改名为京广铁路的北段。
《国语辞典》: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  拼音:lú gōu qiáo shì biàn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军在北平市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藉口一名士兵失踪,挑起军事冲突,于是揭开中国八年对日抗战的序幕。也称为「七七事变」。
《国语辞典》:卢沟桥事件(卢沟桥事件)  拼音:lú gōu qiáo shì jiàn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军在北平市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以一名士兵失踪为藉口,挑起军事冲突。如:「卢沟桥事件引发了中华民国长达八年的对日抗战。」
《国语辞典》:北海公园(北海公园)  拼音:běi hǎi gōng yuán
北平市区内著名公园之一。该公园的标记为一座高耸的白塔。另外,由彩色大琉璃嵌成九条巨龙的九龙壁,也是有名的胜迹。
《国语辞典》:北宁铁路(北宁铁路)  拼音:běi níng tiě lù
自北平市起,东南行,经天津至塘沽,折东北出山海关,入辽宁省境至沈阳市,全长约八百四十九公里。为关内通往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线,旧称为「京奉铁路」。今属京哈铁路的一段。
《国语辞典》:马致远(马致远)  拼音:mǎ zhì yuǎn
人名。(西元1251?~?)号东篱,元大都人(今北平市)。工乐府,作品以豪放见胜,与关汉卿等齐名,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所作杂剧十四种,今存《汉宫秋》等七种,另有散曲《东篱乐府》行世。
《国语辞典》:李抱忱  拼音:lǐ bào chén
人名。(西元1907~1979)北平市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音乐教育博士,曾任国立音乐院教务主任。对国内音乐教育,贡献极大。作有〈闻笛〉、〈离别歌〉、〈汨罗江上〉等乐曲。著有《山木斋随笔》、《炉边閒话》等。
《国语辞典》:杨显之(杨显之)  拼音:yáng xiǎn zhī
人名。生卒年不详。元朝大都(今北平市)人。生平无考。工曲,与关汉卿为莫逆交,凡有所作,必相切磋。著有杂剧八种,今存《潇湘夜雨》、《酷寒亭》二种。
《国语辞典》:清华园(清华园)  拼音:qīng huá yuán
地名。位于北平市西北十里。清代于此园旧址,改建清华学校,是今清华大学的前身。
《国语辞典》:关汉卿(关汉卿)  拼音:guān hàn qīng
人名。号己斋叟,元大都(今北平市)人。生卒年不详。金末以解元贡于乡,后为太医院尹,金亡不仕。毕生致力于戏剧,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所作剧本多通俗口语,著有《窦娥冤》等六十五种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