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匀注
均匀地点染;化妆。 宋徽宗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词:“裁翦冰綃,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 宋 王易简 《水龙吟·白莲》词:“ 西子 残妆, 环儿 初起,未须匀注。”
《國語辭典》:檀粉  拼音:tán fěn
古代妇女化妆用的一种脂粉。以胭脂与铅粉调合而成,颜色为檀红色,使用时直接涂抹于面颊上。唐。杜牧 闺情诗:「暗砌匀檀粉,晴窗画夹衣。」
分類:化妆香粉
《国语辞典》:面霜  拼音:miàn shuāng
一种化妆保养品。用来提供脸部皮肤养分的膏状物质。如:「天冷时,她在脸上涂了一些面霜以防止皮肤乾裂。」
《国语辞典》:上彩  拼音:shàng cǎi
一种中国戏剧演员的化妆方法。与勾脸略似,但不涂彩色,只少施脂粉,钩画眉眼。
《國語辭典》:口红(口紅)  拼音:kǒu hóng
涂抹在嘴唇上,以修饰唇形和使唇色更鲜润的化妆用品。也称为「口脂」、「唇膏」。
《漢語大詞典》:铅膏(鉛膏)
(1).化妆用的铅粉和油膏。用之可使肤色白晳。 宋 梅尧臣 《铜雀砚》诗:“筑紧风雨剥,埏和铅膏精。”
(2).即铅霜。一种染黑发须的化妆品。 宋 苏轼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之二:“铅膏染髭鬚,旋露霜雪根。”参见“ 铅霜 ”。
《漢語大詞典》:铅霜(鉛霜)
(1).化妆用的铅粉。 宋 周邦彦 《大酺·春雨》词:“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 元 吴澄 《渡江云》词:“笑痕添酒晕,丰脸凝脂,谁与试铅霜。”
(2).药名。可黑须发。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铅霜﹝修治﹞引 苏颂 曰:“铅霜,用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合炼作片,置醋瓮中密封,经久成霜。”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铅霜﹝附方﹞引普济方:“梳髮令黑。铅霜包梳,日日梳之,胜於染者。”
《漢語大詞典》:檀注
指胭脂、唇膏一类的化妆用品。 前蜀 李珣 《浣溪沙》词:“入夏偏宜淡薄粧。 越 罗衣褪鬱金黄,翠鈿檀注助容光。”
《國語辭典》:佛妆(佛妝)  拼音:fó zhuāng
辽俗妇女的化妆。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二:「先公言使北时,见北使耶律家车马来迓,毡车中有妇人,面涂深黄,红眉黑吻,谓之佛妆。」宋。彭汝砺 妇人面涂黄而吏告以为瘴疾问云谓佛妆也诗:「有女夭夭称细娘,真珠络髻面涂黄。华人怪见疑为瘴,墨吏矜誇是佛妆。」
《漢語大詞典》:粉绿(粉緑)
粉,白粉;绿,黛墨。均妇女化妆用品。 金 元好问 《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乃知时世妆,粉緑徒争怜。”参见“ 粉白黛緑 ”、“ 粉墨 ”。
《国语辞典》:眉刷  拼音:méi shuā
化妆时用来顺理眉毛的小刷子。
《漢語大詞典》:北苑妆(北苑妝)
南唐 宫廷妇女的一种化妆方式。 宋 陶谷 清异录·妆饰:“ 江南 晚季, 建阳 进油茶花子,大小形制各别,极可爱,宫嬪缕金于面,皆以淡妆,以此花饼施于额上,时号‘北苑妆’。” 清 陈孟楷 《湘烟小录·陈丽娵〈紫姬哀词〉》:“杨柳 南朝 树,芙蓉北苑妆。”
《国语辞典》:粉底  拼音:fěn dǐ
作为化妆基层、含有滑润剂和油膜成分的化妆品。
《國語辭典》:化妆(化妝)  拼音:huà zhuāng
1.修饰容貌。如:「她出门前总要先在镜前化妆。」也作「化装」。
2.外表的造型、修饰。如:「特种化妆」、「面部化妆」。也作「化装」。
《國語辭典》:化装(化裝)  拼音:huà zhuāng
1.修饰容貌、妆扮外表。如:「演员们正在后台化装。」也作「化妆」。
2.外表的造型、修饰。如:「他终于除去脸上的化装,露出本来的面目。」也作「化妆」。
3.假扮、改变装束。如:「两名窃贼化装成水电工,进入公司大楼偷窃。」
《國語辭典》:墨妆(墨妝)  拼音:mò zhuāng
脸上不上妆、不施脂粉。《隋书。卷二二。五行志上》:「朝士不得佩绥,妇人墨妆黄眉。」
分類:脸部化妆
《國語辭典》:莺粉(鶯粉)  拼音:yīng fěn
古时女子化妆时所用的黄色粉末。元。马祖常 赋王叔能宅芍药诗:「莺粉分奁艳有光,天工巧制殿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