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昭君怨  拼音:zhāo jūn yuàn
1.乐曲名。为古琴曲。描述汉代王昭君出塞和番的故事。全曲的曲调性甚强,乐句整齐,节奏规律,有歌舞曲的特徵。
2.词牌名。属双调。为叙述汉代王昭君出塞和番的故事。也称为「洛妃怨」、「一痕沙」、「宴西园」。
《國語辭典》:祁连山(祁連山)  拼音:qí lián shān
山名。位于甘肃省张掖县西南,为甘肃、青海二省的界山。也称为「白山」、「南山」、「雪山」。
《漢語大詞典》:毡幄(氈幄)
(1).即毡帐。宋书·后废帝纪:“晚至 新安寺 就 曇度道人 饮酒。醉,夕扶还於 仁寿殿 东阿毡幄中卧。”明史·陈寿传:“ 堂 ( 廖堂 )初奉詔製毡幄百六十间,赢金数万,将遗权倖。”参见“ 毡帐 ”。
(2). 匈奴 族以毡制的篷帐为居室,因用以借指 匈奴 王廷。后汉书·郑兴范升等传赞:“中世儒门, 贾 郑 名学。 众 ( 郑众 )驰一介,争礼毡幄。” 李贤 注:“毡幄谓 匈奴 也。” 唐 徐彦伯 《登长城赋》:“虽宠盈毡幄,而魂断 萧关 。”毡,一本作“ 氊 ”。
《漢語大詞典》:毡帐(氈帳)
亦作“氊帐”。
(1).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昔在 江 南,不信有千人毡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花烛:“氊帐起自 北朝 穹庐之制,请皆不设,惟於堂室中置帐,以紫綾幔为之。”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 清 纳兰性德 《唆龙与经岩叔夜话》诗:“谁持花间集,一灯氊帐里。”
(2).毡制帷幔。 唐 白居易 《别毡帐火炉》诗:“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漢語大詞典》:首造
首先建议。史记·韩长孺列传:“ 蚡 不敢言上,而言於太后曰:‘ 王恢 首造 马邑 事,今不成而诛 恢 ,是为 匈奴 报仇也。’” 马邑 事,指以 马邑 诈降 匈奴 之事。
《漢語大詞典》:乳羝
汉书·苏武传:“﹝单于﹞乃徙 武 北海 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颜师古 注:“羝,牡羊也。羝不当产乳,故设此言,示絶其事。”后以“乳羝”指 苏武 出使 匈奴 ,不辱使命事。 宋 张孝祥 《菩萨蛮·和州守胡明秀席上》词:“乳羝属国归来早,知君胆大身犹小。”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 上林 射雁,应巳展帛於中朝; 北海 乳羝,毋使落旄於下国。”
《国语辞典》:金日磾  拼音:jīn mì dī
人名。(西元前134~前86)字翁叔,西汉人。本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帝时为马监,以功拜车骑将军。武帝崩,与霍光同受遗诏辅政,卒谥敬。相传金日磾为马夫、车夫及骡马商的行神。
《漢語大詞典》:稽胡
古族名。 匈奴 的别种。周书·异域传上·稽胡:“ 稽胡 一曰 步落稽 ,盖 匈奴 别种, 刘元海 五部之苗裔也。或云 山戎 赤狄 之后。”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元年:“ 稽胡 刘蠡升 ,自 孝昌 以来,自称天子。”
《漢語大詞典》:李飞将(李飛將)
指 汉 名将 李广 。因其作战勇猛, 匈奴 称其“ 汉 飞将军”。 唐 李白 《古风》诗之六:“苦战功不赏,忠诚杂可宣。谁怜 李飞将 ,白首没三边。”
《漢語大詞典》:棘门军(棘門軍)
汉书·周亚夫传载: 汉文帝 时, 匈奴 入侵。以 刘礼 屯兵 霸上 , 徐厉 屯兵 棘门 , 周亚夫 屯兵 细柳 ,以备胡。 文帝 亲自劳军,到 霸上 、 棘门 军,皆直驰而入;到 细柳 军, 周亚夫 军容整饬,以军礼相见。 文帝 感慨地称赞 周亚夫 :“此真将军矣!乡者 霸上 、 棘门 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后因以“棘门军”称纪律松弛的军队。 唐 钱起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归覲屡经 槐里 月,出师常笑 棘门 军。” 唐 独孤及 《得柳员外书戏答》诗:“説剑常宗 漆园 吏,戒严应笑 棘门 军。”
《漢語大詞典》:屠各
匈奴 部落名。 后汉 至 西晋 杂居西北沿边诸郡。后汉书·公孙瓒传:“ 续 为 屠各 所杀。” 李贤 注:“ 屠各 , 胡 号。”晋书·四夷传·匈奴:“ 屠各 最豪贵,故得为单于,统率诸种。”周书·王子直传:“ 大统 初, 汉炽 屠各 阻兵於 南山 ,与 陇东 屠各 共为脣齿。”
《漢語大詞典》:淳维(淳維)
(1). 匈奴 的始祖。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其先祖 夏后氏 之苗裔也,曰 淳维 。”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是故 淳维 姜戎 ,出 夏后 四岳也。窜而为异,即亦因而异之。”
(2).辛亥革命时借指 满 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檄南京文》:“焚 老上 之龙庭,扫 淳维 之 甌越 。”
《漢語大詞典》:尸逐
匈奴 官名尸逐骨都侯的省称。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鍔。”
分類:匈奴官名
《國語辭典》:膻乡(羶鄉)  拼音:shān xiāng
匈奴以牛、羊肉为主食,故以借指匈奴地区。明。陈与郊《昭君出塞》:「娘娘!何必闷膻乡。」
《漢語大詞典》:胭脂山
亦作“臙脂山”。
(1).即 燕支山 。古在 匈奴 境内,以产燕支(胭脂)草而得名。 匈奴 失此山,曾作歌曰:“失我 燕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因水草丰美,宜于畜牧,向为塞外值得怀念的地方。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词:“ 代 北 燕 南,应不隔月明千里,谁想念 臙脂山 下,悲哉秋气。”
(2).古代 闽中郡 北 莲花峰 下的一座小山,因土色红如胭脂而得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闽中郡 北 莲花峯 下有小阜,土色殷红,俗谓之 胭脂山 ,相传 闽 越王 女弃脂水处也。”
《漢語大詞典》:西嫁
特指 王昭君 嫁 匈奴 故事。 唐 李白 《王昭君》诗之一:“ 汉 月还从东海出, 明妃 西嫁无来日。” 唐 胡曾 《青冢》诗:“玉貌元期 汉 帝招,谁知西嫁怨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