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39,分9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佛力
道力
力量
力屈
材力
功力
膂力
力强
足力
强力
强力
强力
力作
劳力
力扶
《漢語大詞典》:佛力
佛教徒认为佛法有救济众生的功力,谓之佛力。 南朝 梁武帝 《以李胤之得牙像赦诏》:“宜承佛力,弘兹宽大。” 元 何中 《照武西塔上报恩寺》诗:“始知佛力宏,能使地灵现。”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南宋纪·高宗》:“ 潜善 这等有福,佛力耶?”
《國語辭典》:道力  拼音:dào lì
修养的功夫。南朝梁。元帝〈香炉铭〉:「孰云道力,慈悲所薰。」也作「道行」。
《國語辭典》:力量  拼音:lì liang
1.力气。《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萧昊轩因弓弦断了,使不得力量,拨马往原路上跑。」
2.能力。《红楼梦》第一○回:「咱们家里还有力量请的起先生!」
3.作用、效力。《老残游记》第六回:「这棉袍子的力量恐怕比你们的狐皮还要暖和些呢。」
《漢語大詞典》:力屈
力竭。庄子·天运:“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后汉书·庞参传:“百姓力屈,不復堪命。”南史·宇文脩传:“ 魏 相 安定公 宇文泰 遣书喻之,力屈乃降。”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二四:“蛇知力屈不免,回身张口向之。”
分類:力竭
《漢語大詞典》:材力
(1).勇力,膂力。列子·汤问:“﹝ 魏黑卵 ﹞负其材力,视 来丹 犹雏鷇也。”史记·殷本纪:“ 帝紂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新唐书·窦建德传:“﹝ 竇建德 ﹞材力絶人,少重然许,喜侠节。” 宋 苏轼 《代李琮论京东盗贼状》:“故凶愚之人,常以此藉口,而其材力心胆,实亦过人。”《荡寇志》第一○三回:“原来 嵇仲 有两个儿子,长名 伯奋 ,次名 仲熊 ,都是天生英雄,材力过人。”
(2).才能,能力。汉书·东方朔传:“ 武帝 初即位,徵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宋 王安石 《上曾参政书》:“某闻古之君子立而相天下,必因其材力之所宜,形势之所安,而役使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岳武穆:“正以 玄 之材力,非 元子 、 寄奴 比也。”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材力日苦弱,意气徒纵横。”
(3).财力。材,通“ 财 ”。 汉 王符 潜夫论·考绩:“富者乘其材力,贵者阻其势要。”
《國語辭典》:功力  拼音:gōng lì
1.效验。《商君书。错法》:「故人君者,先便请谒而后功力,则爵行而兵弱矣。」
2.功夫和力量。唐。白居易〈卯时酒〉诗:「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
《國語辭典》:膂力  拼音:lǚ lì
体力。《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初刻拍案惊奇》卷九:「他自恃膂力,要吓这班人,便把砖放了,一手拖来,背在背上,大踏步便走。」
分類:膂力体力
《國語辭典》:力强(力強)  拼音:lì qiáng
勉强。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孟光》:「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虽有自然,然亦可力彊致也。」
分類:力强勉强
《漢語大詞典》:足力
(1).力量足;力气大。国语·晋语九:“ 瑶 之贤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彊毅果敢则贤。”
(2).两腿的力气;脚力。尸子卷下:“夫买马不论足力,以白黑为仪,必无走马矣。” 宋 陈亮 《北山普济院记》:“ 金华 固多佳山水,而游者往往依浮屠、 老子 之宫以穷其足力之所至。”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洞有三个,最高的一个叫 朝真洞 ,洞中泉流跟 冰壶 、 双龙 上下相贯通,我因为足力不济,没有到。”
分類:力量力气
《國語辭典》:强力(強力)  拼音:qiáng lì
1.强横暴力。如:「凡事应以德服人,若使用强力迫人屈服,恐怕不太恰当。」汉。桓宽《盐铁论。申韩》:「今之所谓良吏者,文察则以祸其民,强力则以厉其下。」
2.强大有力。汉。王充《论衡。效力》:「长巨之物,强力之人,乃能举之。」明。刘基 感怀诗之二七:「猛虎恃强力,而不卫其皮。」
3.坚忍有毅力。《庄子。让王》:「汤曰:『伊尹如何?』曰:『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4.大力,用大力,尽力。如:「强力推销」、「强力介入」、「在大家强力劝说下,他终于改变初衷,不再坚持己见。」
《漢語大詞典》:强力
亦作“彊力”。 倔强;强硬。汉书·周昌传:“ 昌 为人强力,敢直言,自 萧 曹 等皆卑下之。”后汉书·种劭传:“ 卓 疑有变,使其军士以兵胁 劭 。 劭 怒,称詔大呼叱之,军士皆披,遂前质责 卓 , 卓 辞屈…… 卓 既擅权,而恶 劭 彊力,遂左转议郎,出为 益 凉 二州刺史。”
分類:倔强强硬
《漢語大詞典》:强力
亦作“彊力”。
(1).勉力;努力。礼记·礼器:“ 子路 为 季氏 宰。 季氏 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新唐书·吴凑传:“ 凑 为人彊力劬俭,瞿瞿未尝扰民,上下爱向。” 明 李东阳 《明故封承德郎工部主事徐公墓志铭》:“公籍有世业,奉母 陈氏 及育幼弟,虽弱冠,彊力如老成人。”
(2).指勉力之人。汉书·成帝纪:“先帝劭农,薄其租税,宠其彊力。” 颜师古 注:“谓优宠力田之人。”
(3).犹强制;强迫。文子·精诚:“故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强力致也。”吕氏春秋·报更:“故善説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岂用彊力哉?”
《國語辭典》:力作  拼音:lì zuò
1.尽力工作。《韩非子。六反》:「力作而食,生利之民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耕田力作,固不及人。」
2.花费心力完成的作品。常用于赞美。如:「这是他花了数年心血所完成的力作。」
《國語辭典》:劳力(勞力)  拼音:láo lì
1.使用体力工作。《左传。襄公九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孟子。滕文公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耗费精神体力。《旧唐书。卷一四七。杜佑传》:「劳力扰人,结怨阶乱。」《喻世明言。卷四。閒云庵阮三偿冤债》:「有此三者,立赘为婿;如少一件,枉自劳力。」
3.劳动力。如:「这项工程累积了许多人的劳力、血汗才如期完成。」
《韵府拾遗 虞韵》:力扶
天禄阁外史弱则单力而扶危则倚名而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