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迭萝花
词牌名。即《感皇恩》。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五。
《漢語大詞典》:叠萝花(疊蘿花)
词牌名。即《感皇恩》。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五。
《漢語大詞典》:抽心舍
犹穿堂。前后两厅间联结的屋舍。说郛卷九七引《稽古定制·唐制》:“凡王公以下屋舍……非常参官不得造抽心舍及施县鱼瓦兽豸梁粧饰。”
《國語辭典》:出尔反尔(出爾反爾)  拼音:chū ěr fǎn ěr
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么待你。语本《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后指人的言行前后反覆,自相矛盾。《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好逑传》第一一回:「为何老恩台大人,出尔反尔?」
《國語辭典》:穿靴戴帽  拼音:chuān xuē dài mào
大陆地区指文章内容或说话时,充斥著迎合时势的套话。
《國語辭典》:掐头去尾(掐頭去尾)  拼音:qiā tóu qù wěi
去掉头尾两个部分。引申为除去较不重要的部分。如:「这部电影没什么内容,掐头去尾后只剩下些武打特技镜头了。」
《國語辭典》:前仰后合(前仰後合)  拼音:qián yǎng hòu hé
身体前后晃动。多用以形容大笑、酒醉、困倦时站立不稳的样子。《红楼梦》第四一回:「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朦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文明小史》第五九回:「话没有说完,在座一齐笑起来,邹绍衍和冲天炮更是笑得前仰后合。」也作「后合前仰」、「后仰前合」、「前合后仰」。
《國語辭典》:前言不答后语(前言不答後語)  拼音:qián yán bù dá hòu yǔ
言辞前后矛盾,无法自圆其说。《红楼梦》第五四回:「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漢語大詞典》:前言不搭后语(前言不搭後語)
见“ 前言不答后语 ”。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七:“如果我不先做这一番功夫,仅仅怀着一腔杂乱的意思跑上台来,前言不搭后语,记起一句说一句,一会儿说这一层,一会儿说那一层,不将使诸位同学听得莫名其妙,因而疑心我或许在做白天的梦吗?”
分類:夏丏尊
《國語辭典》:前呼后拥(前呼後擁)  拼音:qián hū hòu yǒng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跟随。形容达官贵人出行时的浩大声势及排场。《红楼梦》第一○四回:「进了都门,众衙役接著,前呼后拥的走著。」《孽海花》第二三回:「真个是前呼后拥、呵么喝六,把个朦懂小爵爷,七手八脚的送出门。」也作「后拥前呼」、「后拥前驱」。
《國語辭典》:前仆后继(前仆後繼)  拼音:qián pū hòu jì
作战时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继续往前冲。形容不怕牺牲,奋勇向前。《清史稿。卷四一三。曾国荃传》:「贼环攻六昼夜,彭毓橘等乘其乏出击,破贼营四。贼悉向东路,填壕而进,前仆后继。」也作「前仆后起」。
《漢語大詞典》:餪房
(1).闹新房。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下:“闹洞房曰餪房。”
(2).旧俗结婚前后宴请新夫妇,称“餪房”。 黄侃 《论学杂著·蕲春语》:“昏期前夕之宴,曰餪房。” 郁达夫 《迟桂花》:“所以在餪房的翌日,就离开 翁家山 去乘早上的特别快车赶回 上海 。”
《國語辭典》:判若两人(判若兩人)  拼音:pàn ruò liǎng rén
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态度,前后截然不同。《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漢語大詞典》:皮掌
钉在鞋底前后的皮。
分類:鞋底前后
《漢語大詞典》:神鬼天
俗称清明前后阴雨无定的天气。 清 顾禄 清嘉录·神鬼天:“清明前后,阴雨无定,俗呼神鬼天。或大风陡起,黄沙蔽日,又谓之落沙天。 蔡云 《吴歈》云:‘劈柳吹花风作颠,黄沙疾捲路三千。寄声莫把冬衣当,耐过一旬神鬼天。’”
《漢語大詞典》:神韵说(神韻説)
清 王士禛 的论诗主张。 明 代前后七子于诗,言必称 汉 、 魏 、盛 唐 ,其弊流于肤廓;公安派以 宋 人矫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浅率。 士禛 为了纠正两派的偏差,吸取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和 宋 严羽 沧浪诗话的理论,创为神韵说。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主张以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境界。
分類:主张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