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8,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慎罚
加刑
炮烙
东寺
捶楚
定刑
上服
并科
萧斧
贯耳
决罚
刑德
宽刑
滥刑
量轻
《漢語大詞典》:慎罚(慎罰)
谨慎处理刑罚之事。书·康诰:“惟乃丕显考 文王 ,克明德慎罚。”后汉书·明帝纪:“详刑慎罚,明察单辞。”
《国语辞典》:加刑  拼音:jiā xíng
执行刑罚。《三国演义》第七回:「蒯良言瑁不听良策,以致大败,按军法当斩。刘表以新娶其妹,不肯加刑。」
《國語辭典》:炮烙  拼音:páo luò
古代一种刑法。用烧红的铁器灼烫身体的酷刑。《荀子。议兵》:「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韩非子。喻老》:「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也作「炮格」。
《漢語大詞典》:东寺(東寺)
古代东宫官署率更寺的别称。掌宗族、礼乐、刑罚及漏刻。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入东寺而掌壶,处南臺而曳履。”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國語辭典》:捶楚  拼音:chuí chǔ
一种用木杖鞭打的古代刑罚。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唐。蒋防《霍小玉传》:「尔后往往暴加捶楚,备诸毒虐,竟讼于公庭而遣之。」也作「棰楚」、「箠楚」。
《漢語大詞典》:定刑
审判机关认定犯人应判处某种刑罚:~过重。
《國語辭典》:上服  拼音:shàng fú
1.古代施于脸部割鼻或刺额的刑罚。《周礼。秋官。小司寇》:「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汉。郑玄。注:「上服,劓墨也;下服,宫刖也。」
2.上等服装。《魏书。卷一○○。契丹传》:「灵太后以其俗嫁娶之际,以青毡为上服。」《元史。卷一三三。塔出传》:「复赐珍珠上服,拜荣禄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3.外衣。汉。司马相如 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其亵衣,皓体呈露,弱骨丰肌。」
《国语辞典》:并科(并科)  拼音:bìng kē
对于数罪俱发的犯人,并合施以其所犯各罪的刑罚,称为「并科」。
《漢語大詞典》:萧斧(蕭斧)
古代兵器斧钺。萧,通“ 肃 ”。说文·艸部“萧,艾蒿也。从艸,肃声” 清 段玉裁 注:“与肃同音通用。萧墙、萧斧皆训肃。”按,因斧鉞用于刑罚,故取严肃之义。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夫以 秦 楚 之强而报讐於弱 薛 ,譬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 唐 孔颖达 《〈春秋正义〉序》:“一字所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文》词:“千里风飞雷厉,四校星流彗扫,萧斧剉春葱。” 清 吴伟业 《退谷歌》:“ 武陵 洞口闻野哭,萧斧斫尽桃花林。”一说萧斧即越斧,见文选·左思〈魏都赋〉 李周翰 注。一说萧斧即芟艾之斧,见 徐锴 《说文解字繫传·艸部·萧》
《國語辭典》:贯耳(貫耳)  拼音:guàn ěr
声音传入耳朵。如:「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漢語大詞典》:决罚(決罰)
亦作“决罚”。
(1).指杖刑。用棍棒等拷打罪犯的刑罚。亦指施杖刑。隋书·刑法志:“帝於是顾谓领左右都督 田元 曰:‘吾杖重乎?’ 元 曰:‘重!’帝问其状, 元 举手曰:‘陛下杖大如指,楚人三十者,比常杖数百,故多致死。’帝不懌,乃令殿内去杖,欲有决罚,各付所由。”云笈七籤卷八三:“夫吊死问病,至人为杀戮决罚惊魂,大怒大怖,精神飞散。”宋史·刑法志二:“医工诈称被毒, 刘 母弟欺隐 王氏 财物及推吏受赃者,并流海岛;餘决罚有差。” 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轻则决罚,重则发遣已矣。”
(2).用棍棒等拷打来惩罚。 宋 王巩 随手杂录卷一:“此妇不敬舅姑,好决罚女使,此其报也。”
《漢語大詞典》:刑德
(1).刑罚与教化;刑罚与恩赏。韩非子·二柄:“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二仪不能废春秋以成岁,明主不能舍刑德以致治。”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改宪敕法,审刑德之原。”
(2).古人以刑为阴克,以德为阳生,附会五行生克之说。史记·龟策列传:“明於阴阳,审於刑德。” 三国 魏 阮侃 《宅无吉凶摄生论》:“世有安宅、葬埋、阴阳、度数、刑德之忌,是何所生乎!”
《漢語大詞典》:宽刑(寬刑)
宽缓刑罚。国语·吴语:“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 吴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母既非罪,伏乞宽刑。”《三国演义》第六五回:“ 法正 曰:‘昔 高祖 约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愿军师宽刑省法,以慰民望。’”
《國語辭典》:滥刑(濫刑)  拼音:làn xíng
刑罚无度。唐。魏徵〈论时政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国语辞典》:量轻(量轻)  拼音:liàng qīng
判定较轻的刑罚。《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明日分付临安府,量轻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