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分段  拼音:fēn duàn
1.就时间或区域分成几个部分。如:「新的公路交由几个承包商分段负责承建。」
2.划分文章的段落。如:「写作文之前,应学会如何分段。」
《漢語大詞典》:分段身
佛教语。谓轮回六道的凡身俗体。轮回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形体有段别,故曰分段身。 唐 拾得 之五:“得此分段身,可笑好形质。” 明 李贽 《与袁石浦书》:“以为此分段之身祸患甚大,虽转轮圣王不能自解免也。”亦省作“ 分段 ”。 宋 秦观 《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薄伽梵相含空虚,化人分段同璠璵。”
《國語辭典》:对分(對分)  拼音:duì fēn
平分。《通俗常言疏證。货财。对分》引《荷花荡剧》:「(旦云)诈来的银子,与你对分便了。(净云)还要三七分。」
《漢語大詞典》:分片
(~儿)根据工作需要,把较大的地区或范围划分成若干小的区域或范围:~包干。
《國語辭典》:项目(項目)  拼音:xiàng mù
事物分类的条目。如:「这次的体育竞赛分成田径、球类、游泳等项目。」《朱子语类。卷一○九。朱子六。论取士》:「明经里面分许多项目:如《春秋》则兼通《三传》,礼则通《三礼》。」
《國語辭典》:门类(門類)  拼音:mén lèi
分门别类。如:「这部工具书,共分三十六个门类。」
《國語辭典》:半球  拼音:bàn qiú
1.球的一半,称为「半球」。
2.地球横分或纵分的一半。如:「西半球」、「东半球」、「南北球」、「北半球」。
《漢語大詞典》:后半
事物分成两部分的后面一部分。例如:后半场球赛。
《國語辭典》:三停  拼音:sān tíng
1.三部分。(1)术数用语。相术家以人体的头为上停,腰为中停,足为下停;又面部则以天中至印堂为上停,山根至准头为中停,人中至地阁为下停。《金瓶梅》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2)字的结构可分为上中下三段的,称为「三停」。
2.三成。《董西厢》卷一:「三停来是闺怨相思,折半来是尤云殢雨。」
《国语辞典》:北渐(北渐)  拼音:běi jiàn
中国禅宗自弘忍以后,分成南北两派。南派弟子贬称北派所传的修法是渐次开悟的法门,故称为「北渐」。
《國語辭典》:除法  拼音:chú fǎ
数学上的运算方法之一。称求甲数能容乙数若干倍的方法。甲数称被除数,乙数称除数。
《國語辭典》:划分(劃分)  拼音:huà fēn
1.将整体分成几个部分。如:「按照都市计画,这片土地将被划分为住宅区和公园用地。」
2.分开、区别。如:「行政管理特别强调要将权责划分清楚。」
《國語辭典》:分组(分組)  拼音:fēn zǔ
将团体分成若干小单位,每一单位称为「一组」。如:「分组讨论」。
《漢語大詞典》:酒钩(酒鉤)
古代饮酒时的一种游戏。人分成两队,钩藏在几个人手中,而让别人猜,以比胜负。 唐 白居易 《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诗:“酒鉤送盏推莲子,烛泪粘盘垒蒲萄。”
《国语辞典》:十宗  拼音:shí zōng
中国佛教华严宗将印度佛教流派和经典判分成十宗。一、法我俱有宗,谓犊子部等;二、法有我无宗,谓萨婆多部等;三、法无去来宗,谓大众部等;四、现通假实宗,谓说假部等;五、俗妄真实宗,谓说出世部等;六、诸法但名宗,谓一说部等;七、一切皆空宗,谓《般若经》等;八、真德不空宗,谓《楞伽经》等;九、相想俱绝宗,谓《维摩经》等;十、圆明具德宗,谓《华严经》等。
《漢語大詞典》:汊河
河流被沙洲或岛屿分成两股或两股以上的水流,其宽度、深度和流量较小的称做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