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不留体统(不留体统)  拼音:bù liú tǐ tǒng
不合体统,与身分地位或已定的礼仪规范不相符合。《红楼梦》第六○回:「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佩服。……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
《国语辞典》:达官显要(达官显要)  拼音:dá guān xiǎn yào
高官和身分地位尊贵的人。如:「他声名远播,许多达官显要都乐意和他交往。」
《国语辞典》:局部雨  拼音:jú bù yǔ
气象预报时,部分地区降雨,而其他区域不降雨时,称为「局部雨」。
《国语辞典》:锡克教(锡克教)  拼音:xí kè jiào
流行于印度部分地区的宗教。由印度教毗湿奴虔诚派发展而来,西元十五世纪后期由那纳克创建。接受印度教关于轮回、业报和解脱的教义,认为神是独一、是真理、是造物主、永生不死、无所不在、无形象。该教坚持信徒共餐,开办祖师灶,否认印度教种姓制度,信徒自称为祖师的门徒。该教最隆重的节日是三、四月间的拜萨哈节。也作「西克教」、「塞克教」。
《漢語大詞典》:封建割据(封建割據)
以封建势力和武力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宋太祖 赵匡胤 推翻 后周 ,建立 宋 朝,结束了 五代十国 时期的封建割据。”
《國語辭典》:沪剧(滬劇)  拼音:hù jù
流行于上海、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地方戏剧。前身为上海滩黄,民国三十四年(西元1945)定名为「沪剧」。唱腔丰富,曲调优美。伴奏乐器以琵琶、扬琴、南胡、笛、笙等为主。也称为「申曲」。
《漢語大詞典》:半心半意
不充分地或不完全地;不十分热心地,没兴致地。例如:咱们做事不要半心半意。
《國語辭典》:琼剧(瓊劇)  拼音:qióng jù
流行于广东省海南岛及雷州半岛部分地区的地方戏曲。由潮剧、闽南梨园戏结合海南岛当地的语言、民间小调等演变而成。受粤剧影响颇多。也称为「海南戏」。
《漢語大詞典》:票引
盐票和盐引。 明 清 部分地区施行票法的一种盐务管理制度。即官府向盐商课税后所发给的定额贩盐凭证。由部印颁者称引,由盐政填给者称票。 清 丁晏 《书包倦翁安吴四种后》:“ 倦翁 必欲变漕运为海道,变官盐为票商,狃目前之利。驯至海运票引既成,而漕艘盐船水手捆工,数十万之閒民,嗷嗷无食,其势不为盗贼不止。”
《漢語大詞典》:票法
明 末以后部分地区所行商人凭票运销茶、盐的制度。至 清 同治 五年(1866年)票法变相为纲法,准由票商专利。辛亥革命后仍沿用,抗 日 战争期间始废除。
《漢語大詞典》:喷撒
用喷雾器或喷洒烟雾剂的金属容器使…全部地或部分地喷上一层液体、泡沫或一种粉末(为消灭细菌或植物害虫)
《漢語大詞典》:三五门(三五門)
晋 时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的兵役制度, 南北朝 时因称必须服役的人家为“三五门”。宋书·武念传:“ 武念 , 新野 人也。本三五门,出身郡将。”
《國語辭典》:交战团体(交戰團體)  拼音:jiāo zhàn tuán tǐ
一国内战时,控制部分地区,并获合法政府或第三国承认的团体。和交战国享有同等的权利,并须负担同等的义务。
《國語辭典》:冒冒失失  拼音:mào mào shī shī
卤莽、莽撞。《红楼梦》第五一回:「若冒冒失失一嚷,倒闹起人来。」《老残游记二编》第三回:「人说什么马褂子颜色好,花样新鲜,冒冒失失的就问。」
《漢語大詞典》:眯紧
紧紧地但部分地眯紧闭住。例如:对着阳光持久地眯紧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