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8,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佩刀
大刀
刀剑
并刀
锥刀
刀锯
操刀
错刀
钱刀
三刀
磨刀
鸾刀
霜刀
刀兵
银刀
《國語辭典》:佩刀  拼音:pèi dāo
1.系佩在腰间的刀。如:「空军仪队指挥的佩刀相当精致。」
2.将刀佩戴在腰间。如:「英国皇家侍卫左腰佩刀,英姿挺拔。」
《國語辭典》:大刀  拼音:dà dāo
武器名。为单刃厚背的兵器。
《國語辭典》:刀剑(刀劍)  拼音:dāo jiàn
金属制可用以切砍与刺穿的单刃或双刃兵器。《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或为刀剑所伤,魄归长夜,生则有勇,死则成名。」
《國語辭典》:并刀  拼音:bīng dāo
山西并州所出产的剪刀。宋。陆游 对酒诗二首之一:「闲愁剪不断,剩欲借并刀。」宋。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词:「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國語辭典》:锥刀(錐刀)  拼音:zhuī dāo
小刀的尖端。比喻微利小事。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诗:「所适在鱼鸟,焉能徇锥刀。」
《國語辭典》:刀笔(刀筆)  拼音:dāo bǐ
1.古代书写工具,用竹木代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临江王徵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2.刀笔吏的简称。参见「刀笔吏」条。《战国策。秦策五》:「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
《國語辭典》:刀锯(刀鋸)  拼音:dāo jù
古代的刑具。刀用以割,锯用以刖。《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國語辭典》:操刀  拼音:cāo dāo
1.执刀。《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汉。王充《论衡。顺鼓》:「悉发国人,操刀把杖以击之。」
2.比喻执掌、管辖。唐。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操刀永兴,二邑同化。」
《國語辭典》:操刀伤锦(操刀傷錦)  拼音:cāo dāo shāng jǐn
春秋时,郑国子皮想重用年轻、阅历少的尹何为邑大夫,使其学习治国法。但子产反对,以舍不得将美锦绸拿去学习裁缝,却舍得用才浅者去治理邑都,是轻百姓重锦绸的做法来劝谕子皮。典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后比喻将权力授予才能、经历薄弱者,必招致失败。北魏。温子升〈西河王谢太尉表〉:「常恐执辔轻轮,操刀伤锦。」
《國語辭典》:错刀(錯刀)  拼音:cuò dāo
1.治玉石的工具。
2.一种古钱。为王莽所铸,一刀值五千钱。《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又造契刀、错刀。……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
《國語辭典》:金错刀(金錯刀)  拼音:jīn cuò dāo
1.一种古代的钱币。为汉王莽时所铸,见《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宋。梅尧臣〈饮刘原甫家〉诗:「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千。」
2.刀环或刀柄镀金的佩刀。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3.一种书法绘画的笔法。南唐李后主善书画,常作颤笔弯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称之为「金错刀」。《宣和画谱。卷一二。行书六。李煜》:「复喜作颤掣势人,又目其状为金错刀,光喜作行书,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
《漢語大詞典》:钱刀(錢刀)
钱币;金钱。刀,古代一种刀形钱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白头吟二》:“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旧唐书·李乂传:“且鬻生之徒,唯利斯视,钱刀日至,网罟年滋,施之一朝,营之百倍。” 明 屠隆 《綵毫记·散材结客》:“癖性爱钱刀, 王戎 、 和嶠 。” 章炳麟 《五无篇》:“夫钱刀金币,实使民扰攘之阶。”
《漢語大詞典》:三刀
晋书·王濬传:“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益州刺史。”后遂以“三刀”作为刺史之代称。 唐 杨炯 《恒州刺史王义童神道碑》:“门容駟马,位列三刀。”亦用作官吏升迁之典实。 唐 柳宗元 《奉和周二十二丈》诗:“梦喜三刀近,书嫌五载违。” 明 何景明 《送江华州》诗:“少年乘五马,何夜梦三刀。” 沈砺 《读书》诗:“但使心波清一勺,何庸梦境绕三刀。”
《国语辞典》:磨刀  拼音:mó dāo
刀与砥石相磨而使其锋利。《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
《國語辭典》:鸾刀(鸞刀)  拼音:luán dāo
刀镮上饰有铃铛的刀。古代祭祀时用来切割牲口。《诗经。小雅。信南山》:「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手荐鸾刀,漫之膻腥。」
《漢語大詞典》:霜刀
雪亮锋利的刀。 唐 杜甫 《观打鱼歌》:“饔子左右挥霜刀,鱠飞金盘白雪高。” 宋 张元干 《醉花阴·咏木犀》词:“霜刀剪叶呈纤巧,手捻迎人笑。” 清 赵翼 《王将军拔栅歌》:“但见片片霜刀飞,顷刻染成血花紫。”
分類:雪亮锋利
《國語辭典》:刀兵  拼音:dāo bīng
1.兵器。《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豫让传》:「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
2.兵事。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毛延寿将美人图献与他,索要昭君娘娘和番,以息刀兵。」
《國語辭典》:银刀(銀刀)  拼音:yín dāo
1.唐懿宗时一种军队的名称。后用来称宿卫衙城或大官的卫队。《旧唐书。卷一九。懿宗本纪》:「初,王智兴得徐州,召募凶豪之卒二千人,号曰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军,番宿衙城。」
2.银质的刀。唐。张籍 贺秘书王丞南郊摄将军诗:「斜带银刀入黄道,先随玉辂到青城。」
3.银鱼。形似刀。宋。苏轼 赠孙莘老七绝诗:「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
分類:白色刀形
《漢語大詞典》:银刀军(銀刀軍)
唐 王智兴 所建衙兵名。新唐书·温璋传:“银刀军骄横,累将姑息。”新唐书·王式传:“ 咸通 三年, 徐州 银刀军乱。”亦省作“ 银刀 ”。旧唐书·懿宗纪:“ 王智兴 得 徐州 ,召募凶豪之卒二千人,号曰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军。”新唐书·康承训传:“ 勛 畏必诛……招亡命,收银刀亡卒艚匿之。” 唐 皮日休 《白门表》:“及 徐 之枝邑,派聚捕银刀族且尽,或僇而梟者,或拲而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