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二土
佛教语。一般指无生死浊恶的净土和有生死浊恶的秽土。 宋 延寿 宗镜录卷八九:“浄秽二土,四句分别。一质不成浄秽亏盈,异质不成一理齐平,无质不成缘起万形,有质不成搜原即冥。”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八:“初无往来相,二土同一在。”
《漢語大詞典》:劫外天
亦作“刼外天”。 谓未遭受灾难之天地,犹净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一:“小别湖山刼外天,生还如证第三禪。”
《国语辞典》:药师佛(药师佛)  拼音:yào shī fó
佛教用语。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药师本用以比喻能治众生贪、瞋、痴的医师。在中国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灾延寿。也称为「大医王佛」。
《国语辞典》:佛七  拼音:fó qī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一群修行净土法门的佛教徒,于七日之中专心念佛、拜佛,以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的修行法。或称「打念佛七」、「打净七」。
《漢語大詞典》:三福
佛教语。求生净土者应当修行的三种福业:世福、戒福和行福。《观无量寿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浄业。”
《漢語大詞典》:香岩地(香巖地)
净土:佛界。 元 丁鹤年 《逃禅室与苏伊举话旧有感》:“无锥可卓香巖地,有柱难擎 杞国 天。”参见“ 香严 ”。
分類:净土
《漢語大詞典》:香严(香嚴)
佛教语。香洁庄严。《维摩诘经·香积佛品》:“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供养彼佛及诸菩萨。”《楞严经》卷五:“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 宋 黄庭坚 《有闻帐中香以为熬蝎者戏用前韵》之一:“但印香严本寂,不必丛林徧参。”
《国语辞典》:阿弥陀经(阿弥陀经)  拼音:ē mí tuó jīng
佛教典籍。后秦鸠摩罗什译,一卷。内容叙说阿弥陀佛净土的种种,并强调若人在七日中心志集中的念阿弥陀佛,死时心不颠倒,阿弥陀佛自会来接引往生净土。此经和《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合称为「净土三经」。是中国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
《国语辞典》:兜率天宫(兜率天宫)  拼音:dōu shuài tiān gōng
兜率天的内院,弥勒菩萨居住的净土。参见「兜率天」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见得他脩的是佛门上乘,要到兜率天宫,不希罕蓬莱仙岛意思。」
《漢語大詞典》:华严世界(華嚴世界)
佛教语。法身佛 毘卢遮那 的净土。以大莲花中包藏微尘数的世界,故名。见《华严经》卷八。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八:“一滴水就是一个须弥世界;一只苍蝇的眼睛,也是一个华严世界。”
《漢語大詞典》:华藏世界(華藏世界)
佛教指 释迦如来 真身 毘卢舍那佛 净土,是佛教的极乐世界,由宝莲花中包藏的无数小世界组成的。 清 谭嗣同 《仁学》一:“ 恒河 沙数,世界种为一华藏世界。”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然近世汎神论之立説,则亦有可议者,彼其言曰:‘以一蚁子之微而比於人,人之大不知几千万倍也。’然此几千万倍者,要必有量,若人之比华藏世界,其大小则无有量。”
《漢語大詞典》:率陀天院
佛教语。指兜率天内院,即弥勒净土。见《弥勒上生经》。 元 无名氏《猿听经》第四折:“也是俺,有缘。遇善缘,贺飞腾入率陀天院。”参见“ 兜率天 ”。
《國語辭典》:兜率天  拼音:dōu shuài tiān
妙足、知足。梵语Tusita的音译。欲界六天之一。此天一昼夜相当于人间四百年。住此的天人澈体光明,但未断欲,故仍属欲界。大乘佛教认为,此天有内院和外院,外院是欲界天,内院则是隬勒居住的净土,为弥勒信仰者追求的往生去处。唐。白居易 答客说诗:「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也译作「兜率陀」、「睹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