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畼月
农历十一月。畼,同“ 畅 ”。《淮南子·时则训》:“急捕盗贼,诛淫泆诈伪之人,命曰畼月。” 高诱 注:“阴气在上,民人空閒,故命曰畼月。”按,礼记·月令作“畅月”, 郑玄 注:“畅,犹充也。” 孔颖达 疏:“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故也。”
《漢語大詞典》:彩丝系虎(綵絲繫虎)
旧俗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妇女用绫绸制成小虎或粽子、葫芦、樱桃等形状,以五彩丝线穿之,悬于钗头,或使小儿带之,以辟邪,称“綵丝繫虎”。参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綵丝系虎》
《漢語大詞典》:百岁索(百歲索)
儿童颈臂上系的彩绳。 浙江 风俗,农历五月五日,儿童颈臂缚以彩丝,云可以避邪延寿,名“百岁索”。
《國語辭典》:百花生日  拼音:bǎi huā shēng rì
相传阴历二月十二日或十五日为百花生日。也称为「花朝」。
《漢語大詞典》:毕陬(畢陬)
亦作“ 毕聚 ”。 月名。指农历得甲的正月。尔雅·释天:“月在甲曰毕……正月为陬。” 郝懿行 义疏:“正月得甲为毕陬也。”《史记·历书》:“月名‘毕聚’。” 司马贞 索隐:“聚,音娵……月,雄在毕,雌在訾,訾,訾娵之宿。”
分類:农历正月
《漢語大詞典》:必里迟离(必里遲離)
契丹语称农历九月初九日。辽史·礼志六:“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羣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射毕,择高地卓帐,赐蕃 汉 臣僚饮菊花酒,兔肝为臡,鹿舌为酱。又研茱萸酒,洒门户以禬禳。国语谓是日为‘必里迟离’。”
《漢語大詞典》:道新喜
民间习俗。在农历正月初一往亲友家祝贺新年幸福。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元旦》:“京师谓元旦为大年初一。每届初一,於子初后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连宵达巷,络绎不休。接神之后,自王公以及百官,均应入朝朝贺。朝贺已毕,走謁亲友,谓之道新喜。亲者登堂,疏者投刺而已。”
《漢語大詞典》:道德腊(道德臘)
道教五斋祭日之一。指农历七月七日。云笈七籤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
《國語辭典》:大节夜(大節夜)  拼音:dà jié yè
农历除夕。宋代皇宫内称农历除夕为大节夜。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岁除》:「禁中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今称为「大年夜」。
《漢語大詞典》:赤统(赤統)
汉 代儒者创为三统说,谓 周 朝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岁首,以赤色为上色,称赤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正赤统者,大节綬幘,尚赤,旗赤,大宝玉赤,郊牲騂,牺牲角栗。” 清 吴趼人《俏皮话·黄白》“周尚赤” 卢叔度 注:“ 汉 董仲舒 认为每一王朝都有一个‘统’,这个‘统’是受命於天的…… 周 得‘赤统’,以建子之月为正月,色尚赤。”
《漢語大詞典》:蹙凌水
黄河 水信之一。指农历十一月、十二月之间 黄河 断冰复结之水流。宋史·河渠志一:“ 黄河 随时涨落,故举物候为水势之名:……十一月、十二月,断冰杂流,乘寒復结,谓之蹙凌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黄河 水信﹞冬曰凌汛;十月曰伏槽水,十一月、十二月曰蹙凌水。”
《漢語大詞典》:穿针戏(穿針戲)
旧是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竞穿七孔针为戏,谓可从织女星求得智巧。 唐 沈亚之 《为人撰乞巧文》:“ 邯郸 人妓妇 李容子 ,七夕祀织女,作穿针戏。”参见“ 乞巧 ”。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漢語大詞典》:七宝五味粥(七寶五味粥)
旧俗农历十二月八日,佛教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煮成粥,用以供佛并送与门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亦省称“ 七宝粥 ”。 清 吴存楷 《江乡节物诗·腊八粥诗》小序:“腊八粥亦名七宝粥,本僧家斋供,今则居室者亦为之矣。”
《漢語大詞典》:普度大会(普度大會)
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为超度先人而举行的盂兰盆会。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阐我佛超拔人鬼之因,爰以七月中元修举普度大会。”
《漢語大詞典》:穷稔(窮稔)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除月、暮节、暮岁、穷稔、穷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