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8,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地统
朏魄
哉生明
四仲
弦晦
金伏
圆日
哉生魄
禊游
末伏
荷月
斋月
阳止
除巳
初魄
《漢語大詞典》:地统(地統)
古人认为农历十二月大地始化生万物,因称奉建丑为正朔(即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的王朝为得地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於是有司奏,以为 魏 得地统,宜以建丑之月为正。三月,定历改年为孟夏四月。”《汉书·刘向传》“王者必通三统”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二曰地统,谓 殷 以十二月建丑为正,地始化之端也。”《宋书·礼志一》:“天统之正在子,物萌而赤;地统之正在丑,物化而白。”参见“ 三统 ”。
《國語辭典》:三统(三統)  拼音:sān tǒng
夏、商、周三代的正朔,即人统、地统、天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也称为「三正」。
《國語辭典》:朏魄  拼音:fěi pò
1.新月之形。《新唐书。卷二七。历志三下》:「日,君道也,无朏魄之变。」
2.日、月。《文选。颜延年。应诏宴曲水作诗》:「朏魄双交,月气参变。」
《國語辭典》:哉生明  拼音:zāi shēng míng
阴历每月初三日,月光始生。《书经。武成》:「厥四月,哉生明。」汉。孔安国。传:「其四月。哉,始也。始生明月。三日与死魄互言。」《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初一是死魄,初二帝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漢語大詞典》:四仲
(1).农历四季中每季的第二个月的合称。即仲春(二月)、仲夏(五月)、仲秋(八月)、仲冬(十一月)。史记·封禅书:“五月尝驹,及四仲之月祠。”《汉书·李寻传》:“辰星主正四时,当效於四仲;四时失序,则辰星作异。”
(2).古代天文学名词。指十二辰的卯、酉、子、午。《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四仲,则岁星行三宿。” 高诱 注:“仲,中也。四中,谓太阴在卯、酉、子、午四面之中也。” 刘文典 集解:“ 陶方琦 云:《占经》二十三引 许 注:‘太阴,谓太岁也;四仲,子、午、卯、酉也。’”参见“ 十二辰 ”。
《國語辭典》:十二辰  拼音:shí èr chén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时辰,称为「十二辰」。
《漢語大詞典》:弦晦
农历每月的初七、八,廿二、三(弦日)和月终(晦日)。借指岁月。 唐 权德舆 《送韦起居老舅假满归嵩阳旧居序》:“弦晦屡移,其懽不厌。”
《漢語大詞典》:金伏
金气伏藏。多用以指炎热的伏天。按我国农历,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此即所谓“庚日必伏”,而庚,五行属金,金畏火而金气伏藏,故称。 唐 包佶 《同李吏部伏日口号呈元庶子路中丞》:“火炎逢六月,金伏过三庚。” 明 杨慎 《苦热》诗:“引脰望西顥,金伏何时终。”
《漢語大詞典》:圆日(圓日)
谓月圆之日,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清 程祖庆 《吴郡金石目·隆兴塔砖题记》:“ 隆兴 二年,九月圆日……圆日,月圆之日,犹言望日耳。”
《國語辭典》:哉生魄  拼音:zāi shēng pò
阴历每月十六日,月魄始生。《书经。康诰》:「惟三月,哉生魄。」汉。孔安国。传:「周公摄政七年,三月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
分類:农历日月
《漢語大詞典》:禊游(禊遊)
亦作“ 禊游 ”。 农历三月三日禊祭之游。 宋 张元干 《瑞鹤仙·寿》词:“把铜壶,缓浮金盃,禊游行乐。” 清 赵翼 有《金二雅绘禊游图集兰亭字为序》诗。
《國語辭典》:末伏  拼音:mò fú
三伏的最后一伏。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第三个十日称为「末伏」。也称为「下伏」、「终伏」。
《國語辭典》:伏日  拼音:fú rì
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称为「伏日」,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也作「伏天」、「三伏天」。
《国语辞典》:荷月  拼音:hé yuè
农历六月时,荷花盛开,故称为「荷月」。
《國語辭典》:斋月(齋月)  拼音:zhāi yuè
1.三长斋月的简称。参见「三长斋月」条。
2.回教封斋期间的那个月,即回教历的九月。
《漢語大詞典》:阳止(陽止)
指农历十月。止,助词。《诗·小雅·杕杜》:“日月阳止,女心伤止。” 郑玄 笺:“十月为阳。” 南朝 梁 沈约 《梁明堂登歌·青帝》:“岁云阳止,飭农分地。”
《漢語大詞典》:除巳
指农历三月上巳节。旧俗于此日祓除不洁,故称。 汉 蔡邕 《祓禊文》:“洋洋暮春,厥日除巳……唯女与士,自求百福,在 洛 之涘。”参见“ 上巳 ”。
《國語辭典》:上巳  拼音:shàng sì
汉以前定农历的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有修禊之俗,临水洗濯,以涤除不祥。魏晋以后,则改在农历的三月三日。《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漢語大詞典》:初魄
农历每月初三四的月亮。 北周 王褒 《咏月赠人》:“上弦如半璧,初魄似蛾眉。” 唐 张仲素 《玉钩赋》:“莹迢遰之初魄,出西南之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