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骛鼓(騖鼓)
指古代军中指挥驰骛进击的鼓声。尉缭子·勒卒令:“一鼓一击而左,一鼓一击而右。一步一鼓,步鼓也;十步一鼓,趋鼓也;音不絶,騖鼓也。”
《國語辭典》:哨子  拼音:shào zi
1.用来示警或作信号的发声器。如:「吹哨子集合!」
2.一种民歌。常伴随著劳动而唱的歌曲,多带有呼号。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四川称为「哨子」,北方称为「吆号子」,南方称为「喊号子」。
3.地痞、流氓。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泰安神州谎子极多,哨子极广,怎生得一个护臂跟随将我去方好。」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这里哨子每极多,见咱有些家私,假做刘安住来认俺。」也称为「哨厮」。
《漢語大詞典》:住节(住節)
驻节。谓军队统帅于行军中暂驻。节,皇帝所授节杖。后汉书·邓禹传:“百姓不知所归。闻 禹 乘胜独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 禹 所止輒停车住节,以劳来之。”
《漢語大詞典》:营顿(營頓)
行军中的营寨。南齐书·曹虎传:“虏去城数里立营顿,设毡屋,復再围 樊城 。”
《漢語大詞典》:帐下吏(帳下吏)
亦称“ 帐前吏 ”。 军中官佐。因行军多居帐中,故称。三国志·魏志·乐进传:“容貌短小,以胆烈从 太祖 ,为帐下吏。”《三国演义》第五回:“有一个 阳平 卫国 人,姓 乐 名 进 字 文谦 ,来投 曹操 。又有一个 山阳 鉅鹿 人,姓 李 名 典 字 曼成 ,也来投 曹操 , 操 皆留为帐前吏。”
《漢語大詞典》:帐下督(帳下督)
军中官佐的一种。晋书·王恭传:“遣 牢之 率帐下督 颜延 先据 竹里 。”参见“ 帐下吏 ”。
《漢語大詞典》:帐下吏(帳下吏)
亦称“ 帐前吏 ”。 军中官佐。因行军多居帐中,故称。三国志·魏志·乐进传:“容貌短小,以胆烈从 太祖 ,为帐下吏。”《三国演义》第五回:“有一个 阳平 卫国 人,姓 乐 名 进 字 文谦 ,来投 曹操 。又有一个 山阳 鉅鹿 人,姓 李 名 典 字 曼成 ,也来投 曹操 , 操 皆留为帐前吏。”
《漢語大詞典》:云旝(雲旝)
古代军中的一种发石攻城器械。新唐书·李密传:“命护军将军 田茂广 造云旝三百具,以机发石,为攻城械,号‘将军礮’。”
《漢語大詞典》:吡哩
即觱篥。古代管乐器,多用于军中。 明沈采《千金记·楚歌》:“为军难,实可伤,吹得吡唎声嘹喨。 楚 之曲, 楚 之词,吹断了 胡 腔。”
《漢語大詞典》:鞞柝
小鼓和木梆。军中用于打更巡夜。 前蜀 杜光庭 《谢允上尊号表》:“今则关河克静,鞞柝无諠,邻封之玉帛交驰,近境之干戈载戢。”
《漢語大詞典》:轈车(轈車)
古代军中窥敌的瞭望车。说文·车部:“轈,兵车高如巢,以望敌也。从车,巢声。春秋传曰:‘ 楚子 椉轈车。’”按,今本左传·成公十六年作“巢车”。《东周列国志》第七回:“ 考叔 在轈车上,将‘蝥弧’大旗,挟於胁下,踊身一跳,早登 许城 。”
分類:军中瞭望
《漢語大詞典》:画鞞(畫鞞)
古代军中有画饰的小鼓。鞞,同“ 鼙 ”。 唐 温庭筠 《湖阴词》:“羽书如电入青琐,雪腕如槌催画鞞。”
《國語辭典》:号灯(號燈)  拼音:hào dēng
军中夜间传达命令,或报告军情的信号灯。其使用方法,多以明灭的次数为讯号。也称为「通信灯」。
《漢語大詞典》:号炮(號礮)
亦作“ 号砲 ”。亦作“ 号炮 ”。 军中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喻为表明事件即将发生的信号。《水浒传》第四七回:“只听得 祝家庄 里一箇号砲,直飞起半天里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须设立号砲、号灯,方能一传既至。” 清 魏源 《筹海篇》下:“然有一宜防者,则曰飞礮,非谓悬桅上之号礮,而谓仰空堕弹之炸礮也。” 邹韬奋 《坚持抗战与积极办法》:“自‘八·一三’全面抗战的号炮发出之后,有两件令人兴奋而于 中国 抗战非常有利的事实是很显著的。” 茅盾 《子夜》十四:“丝厂总同盟罢工是共产党七月全国总暴动计划里的一项,是一个号炮呀!”
《國語辭典》:号筒(號筒)  拼音:hào tǒng
军中传令用的吹管乐器,一般都用喇叭。也称为「长鸣」。
《漢語大詞典》:棼橹(棼櫓)
即楼橹。古时军中用以瞭望敌军的无顶盖高台。《晋书·文苑传·伏滔》:“於是筑长围,起棼櫓,高壁连堑,负戈击柝以守之。”参见“ 楼櫓 ”。
《國語辭典》:楼橹(樓櫓)  拼音:lóu lǔ
古代供守兵瞭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朱然》:「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宋。陆游〈江上对酒作〉诗:「楼橹压湓口,山川蟠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