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8,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兴兵
兵乱
阻兵
起兵
兵屯
正兵
募兵
主兵
兵曹
劲兵
佳兵
酒兵
引兵
聚兵
乡兵
《國語辭典》:兴兵(興兵)  拼音:xīng bīng
发兵征讨。《战国策。东周策》:「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三国演义》第七回:「令进兵取冀州,约以夹攻,瓒必兴兵。」
分類:兴兵起兵
《國語辭典》:兵乱(兵亂)  拼音:bīng luàn
因战争而引起的骚扰和祸害。《左传。襄公八年》:「小国无信,兵乱日至,亡无日矣。」《儒林外史》第四○回:「不想遭了兵乱,流落在这里五六年,不得回去。」
《漢語大詞典》:阻兵
仗恃军队。左传·隐公四年:“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 杜预 注:“恃兵则民残。”周书·异域传上·宕昌羌:“﹝ 羌 酋﹞与 渭州 民 郑五丑 扇动诸 羌 ,阻兵逆命。”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代戴郑伯伐取之》:“则其阻兵肆暴,未有若此之甚者也。”
分類:仗恃军队
《國語辭典》:起兵  拼音:qǐ bīng
兴兵、出兵。《战国策。魏策三》:「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三国演义》第七五回:「操大喜,遂拨精兵五万,令徐晃为将,吕建副之,剋日起兵。」
《國語辭典》:起事  拼音:qǐ shì
1.举兵发事。《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三国演义》第九四回:「却对孟达说军器粮草俱未完备,不敢约期起事。」
2.任事、办事。《管子。形势解》:「解惰简慢,以之事主则不忠,以之事父母则不孝,以之起事则不成。」
《漢語大詞典》:兵屯
(1).军队驻守之所。后汉书·祭肜传:“﹝ 祭肜 ﹞临终谓其子曰:‘……义不可以无功受赏,死后,若悉簿上所得赐物,身自诣兵屯,效死前行,以副吾心。’”
(2).军队驻守。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河北备策》:“二,再议兵屯者,自来 真定府 、 定州 、 高阳关 分为三路,其所辖兵马未甚整齐,乃有一州兵马却属两路之处,又未晓本路将来於何处控扼,合用重兵若干,又甚处只宜固守,合屯兵若干及三路互相应援次第。” 宋 苏辙 《观大阅》诗:“承平郡国减兵屯,唯有留都一万人。 票姚将军 思出塞,从横幕府讳和亲。”
分類:军队驻守
《漢語大詞典》:正兵
(1).指摆开阵势正面作战的军队。对“奇兵”而言。尉缭子·勒卒令:“正兵贵先,奇兵贵后。” 宋 苏洵 《权书上·攻守》:“吾观古之善用兵者,一阵之间尚犹有正兵、奇兵、伏兵三者以取胜。”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正兵法度森严,无隙可乘,谁敢邀堂堂而击正正,以取灭亡之祸歟?”
(2).正规部队;主力部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又须分正兵三四千人屯守,积蓄芻粮。”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宝元 康定 间, 元昊 初叛, 契丹 亦以重兵压境。时承平久,三路正兵寡弱,乃詔各籍其民,不问贫富,三丁取一,为乡弓手。已而 元昊 寇 陕西 , 刘平 、 石元孙 等败没,死者以万计,正兵益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臣﹞应督率 额勒登保 、 德楞泰 等,合剿 徐天德 、 冷天禄 二贼为正兵,而以 七十五 观成 所剿之 夔州 贼、 富成 所剿之 保寧 贼,两路为偏师。”
(3). 清 代新军一等兵。
《國語辭典》:募兵  拼音:mù bīng
募集志愿当兵的人,给以佣值,使常任兵役。
《漢語大詞典》:主兵
(1).掌握兵权;统率部队。管子·地图:“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故主兵必参具者也。主明、相知、将能之谓参具。”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 絳侯勃 不得入军中主兵。” 唐 李德裕 《奏晋州刺史李丕状》:“ 李丕 既不主兵,无以自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 杜将军 ﹞奉圣旨,着小官主兵 蒲关 。”
(2).当地筹建的兵力。与“客兵”相对。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 蓟 镇主兵若足原额将及十万。”明史·王忬传:“帝乃下詔责 忬 ,赦其罪,实主兵,减客兵,如议。”
《漢語大詞典》:兵曹
(1).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 汉 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 唐 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后世或沿用此称。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又二年,益通二经,有司復上其事,繇是拜卫兵曹之命。”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兵曹:“ 汉 公府掾史有兵曹,主兵事。司隶属官有兵曹从事史,郡国为使。 北齐 同诸曹为参军。今又独置於 开封府 也。”
(2).古代军中掌管作战部署的机构。 三国 魏 曹操 《步战令》:“诸部曲者,各自安部陈兵疏数,兵曹举白。”
(3).指兵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俺待要飞檄 金陵 ,告兵曹转达车驾,许咱们迁镇移家。”
《國語辭典》:劲兵(勁兵)  拼音:jìng bīng
精锐的士兵。《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天下虽未有大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彊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也。」《三国志。卷二七。魏书。王基传》:「然后率合蛮夷以攻其内,精卒劲兵以讨其外,则夏口以上必拔,而江外之郡不守。」
《國語辭典》:佳兵  拼音:jiā bīng
1.锐利的兵器。
2.好用兵。唐。陈子昂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诗:「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漢語大詞典》:酒兵
《南史·陈暄传》:“故 江諮议 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后因谓酒为“酒兵”。 唐 唐彦谦 《无题》诗:“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 金 元好问 《追录洛中旧作》诗:“酒兵易压愁城破,花影长随日脚流。” 遁庐 《童子军》第十二出:“久拚恨海填精卫,忍把愁城付酒兵。”
《國語辭典》:引兵  拼音:yǐn bīng
率领兵马。《史记。卷八二。田单传》:「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近吕布以兵败投之,备使居于小沛;若二人同心引兵来犯,乃心腹之患也。」
《韵府拾遗 庚韵》:聚兵
周书太祖纪先是河南豪杰多聚兵以应东魏至是来降
《漢語大詞典》:乡兵(鄉兵)
古代地方武装。始于 西魏 、 北周 ,由大都督或仪同统领,居于本乡。其后历代有之。隋书·张奫传:“ 高祖 作相,授大都督,领乡兵。”宋史·兵志四:“乡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清史稿·兵志四:“乡兵始自 雍 乾 ,旋募旋散,初非经制之师……各省举办团练,有驻守地方者,有随营征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