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31,分8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函关
关东
松关
潼关
关雎
三关
关防
玄关
机关
雄关
抱关
当关
关关
榆关
关内
《漢語大詞典》:函关(函關)
函谷关 的省称。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之二:“ 函关 絶无路, 京洛 化为丘。”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丸泥封 函关 ,长缨繫 南越 。” 清 顾炎武 《古北口》诗之二:“山中鹿角都除却,便似 函关 日夜开。”
分類:函谷关
《國語辭典》:关东(關東)  拼音:guān dōng
1.古称函谷关以东的地方。约今河南省、山东省等地。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
2.山海关以东之地。指东北地区。
《漢語大詞典》:松关(松關)
(1).犹柴门。 唐 孟郊 《退居》诗:“日暮静归时,幽幽扣松关。” 清 吴伟业 《赠愿云师》诗:“故人扣松关,匡牀坐酬酢。”
(2).古关名。在 阴山 。 元 耶律楚材 《过夏国新安县》诗:“昔年今日渡 松关 ,车马崎嶇行路难。”原注:“西城 阴山 有 松关 。”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四:“戈船飞渡,而天堑无凭;铁马长驱,而 松关 失险。”
《國語辭典》:潼关(潼關)  拼音:tóng guān
地名。在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地当黄河之曲,据崤函之固,扼秦、晋、豫三省要冲,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國語辭典》:关雎(關雎)  拼音:guān jū
1.《诗经。周南》的篇名。为《诗经》之首篇。共三章。根据〈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或亦指为祝贺新婚之诗。首章二句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借指贤淑的后妃。《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纪》:「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
3.借指夫妇。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多则是天生分福,又遇著姻缘对付,成就了麟趾关雎。」
4.指雅正的诗歌。唐。薛能 寓题诗:「淫哇满眼关雎弱,犹贺清朝有此身。」
《國語辭典》:三关(三關)  拼音:sān guān
1.三个关隘的合称:(1)平靖关、武阳关(即武胜关)、黄岘关,为义阳(今河南省信阳县)之三关。《南齐书。卷一五。州郡志下》:「泰始中,立州于义阳郡。有三关之隘,北接陈、汝,控带许、洛。」(2)上党、壶口、石陉,为上党(今山西省东南部地)之三关。《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冯衍列传。冯衍》:「夫上党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唐。章怀太子。注:「三关谓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也。」(3)阳平关、江关、白水关,为蜀之三关。《文选。卷四九。史论。干宝。晋纪总论》:「三关电扫,刘禅入臣。」李善注引《汉南记》:「蜀有阳平、江关、白水关,此为三关。」(4)北周以益津(今河北省霸县)、瓦桥(今河北省雄县)、草桥(今河北省高阳县)为三关,关北属辽。(5)明时以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雁门、宁武、偏头为外三关。
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國語辭典》:关防(關防)  拼音:guān fáng
1.关隘有兵驻守的地方。《三国演义》第一○回:「信贾诩有先见之明,重用其计,只理会紧守关防,由他搦战,并不出迎。」
2.刻有政府机关全衔的印信。
3.防止串通或泄露机密的措施。《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宋朝关防尚宽,一个应举秀才,与大座师两相宾主,全无回避。」
4.关照设防。《西游记》第三四回:「有几个小妖拿盘拿盏,执壶酾酒,不住的两头乱跑,关防的略松了些儿。」
《國語辭典》:玄关(玄關)  拼音:xuán guān
1.通往妙道玄旨的门径或关卡。台北觉修宫庙联:「登此门得窥大道,由斯户便识玄关。」
2.唐代住宅入门处与正厅之间的空间,今日住宅仍存有类似的隔局。唐。岑参 丘中春卧寄王子诗:「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
《國語辭典》:机关(機關)  拼音:jī guān
1.有机件可以操控活动的器械。《隋书。卷五八。列传。柳䛒》:「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
2.控制器械的开关。《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知枪的机关不灵,还未放出,已经被他拿住。」
3.计谋、陷阱。《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他会千方百计弄出机关,智赛良平,辩同何贾,无事诱出有事来。」《儒林外史》第三○回:「姓名此时还说不得,若泄漏了机关,传的他知道,躲开了,你还会不著。」
4.有组织的团体。多指办理事务的机构。如:「公家机关」。
《國語辭典》:雄关(雄關)  拼音:xióng guān
险要的关口。
《國語辭典》:抱关(抱關)  拼音:bào guān
1.守门或守门的人。《史记。卷七七。魏公子列传》:「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
2.比喻卑微的职位。《后汉书。卷二二。朱祐等传。论曰》:「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宋。苏轼 次韵胡完夫诗:「青衫别泪尚斓斑,十载江湖困抱关。」
《國語辭典》:抱关击柝(抱關擊柝)  拼音:bào guān jí tuò
守门和巡夜报更的人。泛指位卑禄薄的小官。《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元。周霆震 军中苦乐谣九首之五:「叠石支床拥败毡,抱关击柝日随缘。」
《國語辭典》:当关(當關)  拼音:dāng guān
1.守门的人。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
2.守关。唐。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國語辭典》:关关(關關)  拼音:guān guān
拟声词。形容鸟鸣的声音。《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國語辭典》:榆关(榆關)  拼音:yú guān
山海关的别名。参见「山海关」条。唐。高适〈燕歌行〉:「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元。乃贤 七月十六夜海上看月诗二首之二:「征人七月渡榆关,貂鼠裁衣尚怯寒。」
《國語辭典》:关内(關內)  拼音:guān nèi
泛指关口以内的地方。如函谷关以内、山海关以内均称为「关内」。也称为「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