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六策(六策)
宋史职官志唐虞之时建官惟百夏商官倍秦汉益繁施及有唐六策咸在自三公之极贵九品之至微著于令文皆有员数传云官不必备惟其人盖阙之斯可矣
《骈字类编》:六处(六处)
守护国界主陁罗尼经六处为因六处为缘六又麻九畴跋范宽秦川图诗骊山宫阙九里高 处孱王走衔璧
《漢語大詞典》:六房
(1).谓同宗的六支族。房,宗族的分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 赵郡 李氏 定著六房:其一曰 南祖 ,二曰 东祖 ,三曰 西祖 ,四曰 辽东 ,五曰 江夏 ,六曰 汉 中。”
(2). 宋 门下省设六房:孔目房、吏房、户房、兵房、礼房、刑房,由给事中分治。见《宋史·职官志一》。 元 、 明 、 清 之州县衙门亦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后遂以为地方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自家姓 张 名 鼎 ,字 平叔 ,在这个 河南府 做着个六案都孔目,掌管六房事务。”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常州二守》:“ 常州 太守 莫愚 ,巧於取贿,而纠察群吏,使无所得。郡人为之语曰:太守摸鱼,六房晒网。”参见“ 三班六房 ”。
(2). 宋 门下省设六房:孔目房、吏房、户房、兵房、礼房、刑房,由给事中分治。见《宋史·职官志一》。 元 、 明 、 清 之州县衙门亦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后遂以为地方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自家姓 张 名 鼎 ,字 平叔 ,在这个 河南府 做着个六案都孔目,掌管六房事务。”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常州二守》:“ 常州 太守 莫愚 ,巧於取贿,而纠察群吏,使无所得。郡人为之语曰:太守摸鱼,六房晒网。”参见“ 三班六房 ”。
《骈字类编》:六首
宋史选举志绍兴二年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一遵旧制凡应诏者先具所著策论五十篇缴进两省侍从参考之分为三等次优以上召赴秘阁试论六首于九经十七史七书国语荀扬管子文中子内出题学士两省官考校御史监之四通以上为合格仍分五等
《骈字类编》:六萌
魏晋 无名氏 青骢白马 问君可怜六萌车,迎取窈窕西曲娘。
《骈字类编》:六期(六期)
宋书良吏传序太祖幼而宽仁入纂大业及难兴陜方六戎薄伐命将动师经略司兖费由府实役不及民自此区宇宴安方内无事三十年间氓庶繁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莫归自事而已守宰之职以六期为断虽没世不徙未及曩时而民有所系吏无苟得
《漢語大詞典》:六佾
(1). 周 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於 众仲 ,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 杜预 注:“六六三十六人。” 孔颖达 疏:“ 何休 説如此, 服虔 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传·隐公五年》、《穀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后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北史·宇文护传》:“五年,詔赐 护 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2). 夏 代天子之乐舞格局。《淮南子·齐俗训》:“ 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2). 夏 代天子之乐舞格局。《淮南子·齐俗训》:“ 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漢語大詞典》:六枳
谓枳树编的六藩篱。《后汉书·冯衍传》:“揵六枳而为篱兮,筑蕙若而为室。” 李贤 注:“枳,芬木也。《晏子》曰:‘江南为橘,江北为枳。’枳之为木,芳而多刺,可以为篱。此云‘六枳’,《东观记》作‘八枳’。” 清 郑江 《西溪草堂图》诗:“一茅粗剪葺,六枳纷环周。”参见“ 八枳 ”。
《漢語大詞典》:六族
(1).指 西周 初, 周 王分给 鲁国 的 殷 民六族。《左传·定公四年》:“ 殷 民之六族: 条氏 、 徐氏 、 萧氏 、 索氏 、 长勺氏 、 尾勺氏 ,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 周公 ,用即命于 周 ,是使之职事于 鲁 ,以昭 周公 之明德。”
(2).指 春秋 时 晋国 之六卿。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晋六族》:“ 晋 六族又曰六卿: 赵 、 范 、 知 、 中行 、 魏 、 韩 。”
(3).指六亲。《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后意寤,由是 仁杰 六族皆免。”
(2).指 春秋 时 晋国 之六卿。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晋六族》:“ 晋 六族又曰六卿: 赵 、 范 、 知 、 中行 、 魏 、 韩 。”
(3).指六亲。《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后意寤,由是 仁杰 六族皆免。”
《骈字类编》:六镇(六镇)
北史魏孝文帝纪太和十二年诏六镇云中河西及关内郡各修水田通渠溉灌
又蛮传超秀死其部曲相率内附徙之六镇彭小学绀珠六镇河东盟津滑台大梁 城东平
又蛮传超秀死其部曲相率内附徙之六镇彭小学绀珠六镇河东盟津滑台大梁 城东平
《國語辭典》:六君子 拼音:liù jūn zǐ
1.史称品格、学识极为杰出的六位人物为「六君子」:(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2)宋代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李荐,称为「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下。谈艺。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然其题跋自是胜场。」(3)宋宁宗时,右丞相赵汝愚被韩侂冑诬陷,太学生周端朝、张道、徐范、蒋传、林仲麟、杨宏中六人上书营救,遭摒斥,史称「六君子」。见《宋史。卷四五五。忠义传十。杨宏中传》。(4)宋理宗时,殿中侍御史丁大全专权,蛮横无理,太学生陈宜中、刘黻、黄镛、林测祖、曾唯、陈宗六人上书批评,舆论界同声响应,称为「六君子」。见《宋史。卷四一八。陈宜中传》。(5)明熹宗时,魏忠贤掌权,其人奸诈残暴,御史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被陷害死于狱中,时人称为「六君子」。后魏忠贤又逮捕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六人,害死狱中,世人也称为「六君子」。见《明史。卷三○五。宦官传二。魏忠贤传》。(6)清光绪时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因变法被杀,时人称为「戊戌六君子」。见《清史稿。卷四六四。李端棻等传。论曰》。(7)民初,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组筹安会,拥护袁世凯称帝,称为「筹安六君子」。
2.国画上指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2.国画上指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