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六位  拼音:liù wèi
1.易经中每一卦里六爻的位置。《易经。乾卦》:「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唐。孔颖达。正义:「六爻之位,依时而成,若其不明终始之道,……六位不以时而成也。」
2.君、臣、父、子、夫、妇。《庄子。盗蹠》:「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桓玄肆僭,滔天泯夏,拔本塞源,颠蹶六位,庶僚俛眉,四方莫恤。」
《國語辭典》:六爻  拼音:liù yáo
《易经》六十四卦之一。易之卦画称为「爻」,阳爻画为⚊,阴爻画为⚋,每一重卦皆含有六画,故称为「六爻」。《易经。系辞上》:「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国语辞典》:十六位元个人电脑(十六位元个人电脑)  拼音:shí liù wèi yuán gè rén diàn nǎo
中央处理器具有一次处理十六位元资料能力的个人电脑。如装置有INTEL公司80286中央处理器或Motorola公司68020中央处理器的电脑即是。
《國語辭典》:上九  拼音:shàng jiǔ
1.易卦第六位的阳爻,称为「上九」。《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
2.俗称重阳节。
3.古代以阴历每月的二十九日为「上九」。
《國語辭典》:下九  拼音:xià jiǔ
农历每月十九日。《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分類:农历闻人
《漢語大詞典》:上六
《易》卦在第六位的阴爻叫上六。《易·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南朝 陈 徐陵 《孝义寺碑》:“慈训太后,德佐初九,道暉上六。”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解易占:“上命 季文贞公 占,得《復》之上六, 文贞 变色。”
分類:六位阴爻
《國語辭典》:六家  拼音:liù jiā
1.学术的流别,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见《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2.史书的六种体裁,有《尚书》的记言体、《春秋》的记事体、《左传》的编年体、《国语》的国别体、《史记》的通史纪传体、《汉书》的断代纪传体。见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六家》。
《漢語大詞典》:六画(六畫)
亦称“ 六位 ”。 以之每卦为六画,故名。易·说卦:“兼三才而两之,故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六位而成章。”《易·乾》“元亨利贞” 唐 孔颖达 疏:“初有三画,虽有万物之象,於万物变通之理犹有未尽,故更重之而有六画,备万物之形象,穷天下之能事,故六画成卦也。” 宋 范仲淹 《〈易〉兼三材赋》:“大哉,以象设,象由意通,兼三材而穷理尽性,重六画而原始要终。”参见“ 六位 ”。
分類:六位
《國語辭典》:六位  拼音:liù wèi
1.易经中每一卦里六爻的位置。《易经。乾卦》:「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唐。孔颖达。正义:「六爻之位,依时而成,若其不明终始之道,……六位不以时而成也。」
2.君、臣、父、子、夫、妇。《庄子。盗蹠》:「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桓玄肆僭,滔天泯夏,拔本塞源,颠蹶六位,庶僚俛眉,四方莫恤。」
《國語辭典》:小六壬  拼音:xiǎo liù rén
一种古代的占卜方法。占时将大安、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等六位分置食指、中指、无名指上,以月、日、时轮指数出,得大安、速喜、小吉为吉,其馀为凶。也称为「报时起课法」。
《漢語大詞典》:东土六祖(東土六祖)
佛教禅宗在 中国 衣钵相传的六位祖师。依次是: 达摩 、 慧可 、 僧璨 、 道信 、 弘忍 、 慧能 。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
五十六位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五十二位)
五十二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明菩萨乘之阶位,诸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如大日经依十住而明十位,又同经明十地之十位,胜天王般若经明十地之十位,智度论明三乘合说之十位,金光明经明十地妙觉之十一位,唯识论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之四十一位,智度论加入等觉明四十二位(四十二字门是也),仁王般若经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之五十一位,华严经,菩萨璎珞经等加入等觉明五十二位。日本弘法之秘藏记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入十回向终之煖顶忍世第一四善根而明五十四位。首楞严经加入等觉妙觉而明五十六位。已上诸位分别凡圣则大日经之十位,初三位为凡位,后七位为贤圣。智度论之十位,初二位为凡位,后八位为贤圣位。胜天王金光明经之十位十一位,皆为圣位。唯识论之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十为贤位,十地,妙觉为圣位。是天台之别教,华严终教之乘位也。若从二宗圆教之乘位,则皆是圣位也。智度论之四十二位,亦准此可知。华严等之五十二位,初十信为凡位,不入贤圣位。住行向之三位,在别教终教为贤位,在圆教为圣位。十地等妙之十二,在别教终教是圣位。又于圆教为圣位。后五十四位,五十六位,亦准此可知。要之贤圣之位次,共有四十二位。故了义灯曰:「仁王、华严、璎珞、优婆塞戒经等皆说四十二位贤圣,不言五十二位。」此中法相宗用四十一位,华严之始教用五十二位,其终圆二教用四十二位,天台之别圆二教,用五十二位。今依台宗而示之则五十二位,分为七科。又分为凡圣之二,凡与圣又各分为二。天台四教仪曰:「华严明十住十行十回向为贤,十地为圣,妙觉为佛(即四十一位),璎珞明五十二位,金光明但明十地佛果,胜天王明十地,涅槃明五行,如是诸经增减不同者。界外菩萨随机利益,岂得定说。然位次周足莫过璎珞,故今依彼略明菩萨历位断證之相。」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位。(参见:大乘)
六位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十信位,二、十住位,三、十回向位,四、十地位,五、等觉位,六、佛地位也。旧译之华严经,说此六位。新经立等觉位而为七位。见十住心广名目五。
【佛学常见辞汇】
十信位、十住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位、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