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富公公案


《渑水燕谈录》卷二〈名臣〉~9~
庆历末,富文忠公镇青州,会河决商胡,北方大水,流民坌入京东。公劝所抚八州之民出粟以助赈给,各因坊村择寺庙及公私空舍,又因山崖为窟室,以处流离。择寓居官无职事者,各给以俸,即民所赘聚,籍而受券,以时给之。器物薪刍,无不完具。不幸死者,为「丛冢」收瘗,自为文,遣使祭之。明年夏,大稔,计其道里,资遣还业。八州之閒所活者,无虑五十馀万人。
典故
青州公案
 
青州阴骘


《苏轼文集》卷十八〈富郑公神道碑〉
公讳弼,字彦国,河南人。曾大父内黄令讳处谦,大公商州马步使讳令苟,考尚书都官员外郎讳言,皆以公贵,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封邓、韩、秦三国公。曾祖母刘氏,祖母赵氏,母韩氏,封鲁、韩、秦三国太夫人。…既上十三策,又请守一郡行其事。小人怨公不已,而大臣亦有以飞语谗公者。上虽不信,公惧,因保州贼平,求为河北宣抚使以避之。使将还,除资政殿学士、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谗者不已,罢安无使。岁馀,谗不验。加给事中,移和青州兼京东东路安抚使。河朔大水,民流京东。公择所部丰稔者五州,劝民出粟,得十五万斛,益以官廪,随所在贮之。得公私庐舍十馀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阙、寄居者,皆给其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山林河泊之利,有可取以为生者,听流民取之,其主不得禁。官吏皆书具劳约为奏请,使他日得以次受赏于朝。率五日,辄遣人以酒肉糗饭劳之,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流民死者,为大冢葬之,谓之丛冢,自为文祭之。明年麦大熟,流民各以远近受粮而归,凡活五十馀万人。募而为兵者又万馀人。上闻之,遣使劳公,即拜礼部侍郎。公曰:「救灾,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煮粥食之,饥民聚为疾疫,及相蹈藉死,或待次数日不食,得粥皆僵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公立法,简便周至,天下传以为法,至于今,不知所活者几千万人矣。王则据贝州叛,齐州禁兵马达、张青与奸民张握等得剑印于妖师,欲以其众叛,将屠城以应则。握之婿杨俊诣公告之,齐非公所部,恐事泄变生。时中贵人张从训衔命至青,公度从训可使,即以事付从训,使驰至郡,发吏卒取之,无得脱者。且自劾擅遣中使罪,仁宗嘉之。再除礼部侍郎。公又恳辞不受。
《國語辭典》:公案  拼音:gōng àn
1.官署治理公事用的桌子。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四折:「快把公案打扫的乾净,大人敢待来也。」也作「书案」。
2.人事争执的案件。《文明小史》第一六回:「他们拆姘头拆不好,所以请了包打听的夥计来,替他们判断这件公案。」
3.宋人话本分类之一。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百戏伎艺》:「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
4.以古代禅师开悟的故事、非逻辑的言行,作为参禅时思惟的内容。这类的故事或言行,称为「公案」。
《漢語大詞典》:公案学(公案學)
佛教名词。公案,原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佛教禅宗借用,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用来判断是非迷悟。以这种方法发展的禅学,称公案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谈公案就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公案都是含意隐晦,无人能确实懂得的事情或话头,如果弟子思索得一个公案的答案,说给师听,得师同意(称为印可),那就表示得道了……这些动作和话头成为新的公案,流传在丛林(禅寺)间,愈积愈多,禅学转化为公案学。”
《國語辭典》:无头公案(無頭公案)  拼音:wú tóu gōng àn
没头绪、无蛛丝马迹可寻的案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后来上司详文,秋后处决了,人人称快,都传说林公精明,能通天上,辨出无头公案。」
分類:线索案件
《國語辭典》:未了公案  拼音:wèi liǎo gōng àn
未能解决的事件。如:「这是一件未了公案,恐怕还要有一段时间,才能解决。」
《国语辞典》:龙图公案(龙图公案)  拼音:lóng tú gōng àn
书名。清朝石玉昆所著。内容叙述包公、展昭及五义白玉堂等的故事。原文以散、韵文交织而成,后改编为小说《三侠五义》。现存仅五十部。约全书的五分之一。
《国语辞典》:公案比语(公案比语)  拼音:gōng àn bǐ yǔ
以古代禅师开悟的故事、非逻辑的言行,作为参禅时思惟的内容。这类的故事或言行,称为「公案」。因公案的深旨,意恒在言外,故称比语。《西游记》第二回:「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
《国语辞典》:包公案  拼音:bāo gōng àn
书名。作者不详,约成于明代。全书包含包拯断案故事六十馀则(一本百则)。在民间广为流传,对后世公案小说深具影响。
《国语辞典》:彭公案  拼音:péng gōng àn
书名。清贪梦道人撰,三百四十一回。以彭鹏事迹附会演述而成的公案小说。
《国语辞典》:施公案  拼音:shī gōng àn
书名。作者无考,八卷,九十七回。内容以康熙间漕运总督施世纶事迹附会演述而成。
《漢語大詞典》:公案传奇(公案傳奇)
演说公案故事的小说话本。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简贴和尚》,亦名《胡姑姑》,又名《错下书》。公案传奇。” 孙楷第 《宋朝说话人的家数问题》一:“一、小说,即银字儿。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说铁骑儿。按传奇二字,疑是通称。如《清平山堂·简贴和尚》篇题‘公案传奇’是也。”
分類:演说话本
《漢語大詞典》:公案学(公案學)
佛教名词。公案,原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佛教禅宗借用,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用来判断是非迷悟。以这种方法发展的禅学,称公案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谈公案就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公案都是含意隐晦,无人能确实懂得的事情或话头,如果弟子思索得一个公案的答案,说给师听,得师同意(称为印可),那就表示得道了……这些动作和话头成为新的公案,流传在丛林(禅寺)间,愈积愈多,禅学转化为公案学。”
《漢語大詞典》:乔公案(喬公案)
虚伪的事。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凭着我雾髩云鬟、黛眉星眼,寻衣饭,则向这酒社诗坛,多少家乔公案。”
分類:虚伪
《國語辭典》:说公案(說公案)  拼音:shuō gōng àn
一种流行于宋代的说唱艺术。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捧及发迹变泰之事。」
《国语辞典》:疑情  拼音:yí qíng
中国襌宗称修行襌法的行者,当他专心致意在话头或公案上,对外境不起分别作用,这种状况称为「疑情」。《襌宗决疑集》:「只贵话头上疑情,得力不得力处取用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