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车同轨,书同文(车同轨,书同文)  拼音:chē tóng guǐ,shū tóng wén
秦始皇初定天下,为使政令能通行全国,遂统一全国的度量衡、车轨宽度及文字等。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用以比喻统一天下。
《国语辞典》:中央警察大学(中央警察大学)  拼音:zhōng yāng jǐng chá dà xué
我国培育警政干部的最高学府,统一办理全国警官教育,并承接各政府机关如海岸巡防署、移民署、消防署委办之教育训练。民国二十五年成立于南京,先总统蒋中正为首任校长。四十三年在台湾复校,四十六年增办四年大学制本科教育。其后各系陆续创设研究所。原称为「中央警官学校」,八十四年改为「中央警察大学」。简称「警大」。
《国语辞典》:中央政治会议(中央政治会议)  拼音:zhōng yāng zhèng zhì huì yì
中国国民党实行训政的全国最高指导机关。设于中央党部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下。负责讨论及议决国家立法、施政及军事大计。其委员由中央执行委员及监察委员中推选任命之。
《国语辞典》:徇国忘家(徇国忘家)  拼音:xùn guó wàng jiā
为保全国家而不顾一己家庭的安危。唐。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至若义感于内、诚动于中,徇国忘家,恤人犹己。」宋。陆游〈贺莆阳陈右相启〉:「方孤论折群邪之锐,盖一身为众正之宗,徇国忘家,惟天知我。」
《国语辞典》:刑部尚书(刑部尚书)  拼音:xíng bù shàng shū
职官名。刑部的长官,掌全国律令、刑法、徒隶等政。唐代时称为「大秋」。
《国语辞典》:握图临宇(握图临宇)  拼音:wò tú lín yǔ
掌握全国地图,君临天下。比喻拥有政权。《魏书。卷五六。崔辩传》:「伏惟皇魏握图临宇,总契裁极,道敷九有,德被八荒。」
《国语辞典》:徵兵制度  拼音:zhēng bīng zhì dù
一种兵制。指军队兵员由全国役男所徵调的兵制。相对于募兵制而言,实施徵兵制度的国家中,入伍服役是一种公民义务。
《国语辞典》:中央党部(中央党部)  拼音:zhōng yāng dǎng bù
政党的全国最高党务机关,设于中央政府所在地。如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组成中央委员会,行使职权,掌理全党党务。
《国语辞典》:政治责任(政治责任)  拼音:zhèng zhì zé rèn
一种民主政治的表徵,即政府对全国人民所应负的责任。如政府某些具体政策出现重大差失时,该管的部会首长会去职表示对政策失败的负责,这种辞职不论辞职者主观动机为何,在客观上都称为「政治责任」。
《国语辞典》:阳陵虎符(阳陵虎符)  拼音:yáng líng hǔ fú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形,有左右两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是符节制度的重要实物。
《国语辞典》:一齐天下(一齐天下)  拼音:yī qí tiān xià
一统天下、全国。汉。荀悦《前汉纪。卷一二。武帝纪三》:「今陛下临制海内,一齐天下,口虽未言,声疾雷电;令虽未发,行化如神。」
分类:全国荀悦
《国语辞典》:财政部(财政部)  拼音:cái zhèng bù
中央政府行政院的一部。掌理全国财政事务。分设国库署、支付处、赋税署、各区国税局、关务署、国有财产署、财政资讯中心与财政人员训练所等机关。
《国语辞典》:工业节(工业节)  拼音:gōng yè jié
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全国工业协会在南京举行第二届年会,议定呈准政府以每年十一月十一日为「工业节」。
《国语辞典》:大选区(大选区)  拼音:dà xuǎn qū
国家举行大选,将全国分为若干选区,可选二名以上代表或议员的选举区,称为「大选区」。如:「大选区虽然名额较多,但因为参选人数众多,相对的竞争也较激烈。」也称为「复数选举区」。
《国语辞典》:低地国(低地国)  拼音:dī dì guó
指荷兰。荷兰全国有百分之四十的地在海平面以下,故称。